心灵的矫治师 人民的守护神

时间:2013-05-26信息来源:新疆第三监狱作者: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胸怀信念,默默奉献的人,他(她)们就是普通但不平凡的监狱人民警察。他(她)们没有军人的荣耀,却具有军人的气质;他(她)们没有人们眼中警察的风光,却具有警察的天职;他(她)们没有教师的神圣,却具有教师的风采。他(她)们就是战斗在监狱的人民警察。

2013年4月10日,一名服刑人员的亲属给第三监狱全体民警送来了“阳光播洒助我新生,春风化雨情暖人心”的锦旗。锦旗的背后凝聚了监狱民警的汗水和心血,是监狱民警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结晶,反映了当代监狱人民民警的精神风貌。

履行职责 守护安宁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监狱教育改造质量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安宁,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在这里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他(她)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打击“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她)们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代表――李刚、刘俊、阿斯木阿不都拉、肉孜木沙……

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在无数个平常或不平常的日日夜夜。为了监狱的安全稳定,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宁,为了与高墙内的一个个约定,他(她)们一次又一次违背对孩子的承诺,一次又一次背弃对妻子(丈夫)的约定,一次又一次……他(她)们默默坚守监狱这一方阵地,却不知晚餐时家人的沉默无言,不知早晨出门时被窝里的一双泪眼,不知妻子(丈夫)在父母跟前的千万个理由,不知午夜归家时才绽放微笑的小脸,不知……

有人这么形容监狱民警的工作――“每天十二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责任”,“坐着炸药桶、抱着炸药包”……面对含有危险性的工作对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面对将误入歧途的服刑人员改造成合格公民的特殊使命,他(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以对监狱事业的无限忠诚,以扎实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公正、廉洁、文明的执法精神,无愧青春,无悔人生,不辱使命。

他参加工作20多年来,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忠于职守,默默地点燃着人性的光芒,攻克一个又一个心灵的堡垒,挽救一个又一个迷失的灵魂,被人形象的称为“值班达人”和“工作狂人”。他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代表――吴疆宏。

她是一名癌症患者,在即将手术的紧要关头却央求医生:“我请一会假,把工作安排好就回来。”术后不久,她不顾虚弱的身体和尚需继续治疗的病情,毅然决然坚持上班。她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代表――王永娟。

他是一名新参加工作的监狱人民警察,在参加监狱防暴预案演练时,却意外地接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监狱大局放在了第一位,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汇报演练之中,圆满完成了监狱交给的各项演练任务。他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代表――巴图夫。

30年来,他像老师对待学生、家长对待孩子、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关心、爱护服刑人员,不辞辛苦用自己的真情真心全身心投入到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中。他经常牺牲节假日,放弃了许多本该休息的时间,曾创下连续奋战在攻坚转化第一线45天的记录。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技巧打开了100多个尘封的心扉,将他们拉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来。他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代表――张勇军。

他们……

每一个监狱人民警察都有自己酸甜苦辣的生活,他(她)们也有自己的亲人,他(她)们常常因为工作的繁忙和频繁的值班不能回家,他(她)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下班,不能陪伴父母、妻子(丈夫)和孩子,从他(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心灵和当代监狱人民警察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

无私奉献 救赎灵魂

面对复杂的服刑人员,面对以种种形式抗改的服刑人员,监狱人民警察用自身的阳光,用政策法规的阳光,照亮了一个个黑暗的灵魂。

服刑人员阿某担心在监狱里受到虐待,入监时装哑巴。监狱民警没有因此放弃对该犯的教育,而是在生活上悉心照顾该犯。没有被褥、洗刷用品,民警就想办法解决。在改造岗位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经常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心理疏导。该犯看到民警对他如此关心,他自己的心理产生了愧疚情绪,再装下去害怕稍不留神暴露了,还担心时间长了自己真不会说话。在入狱五年后的一天,终于主动向民警写了一份思想汇报,表明自己会说话,请求警官原谅。

服刑人员艾某入监时一瘸一拐的走路,既然是残疾人,监区民警就按照残疾人进行管理。当时监区一楼是宽管监舍,为了便于该犯上下楼,就把该犯安排在宽管监舍。出收工专门安排手推车来运送该犯,生产改造中让该犯自己选自己想干的轻活,也没有给该犯定任务,在通信和接见时给予了特殊照顾。民警考虑该犯具有雕刻、绘画的特长,就安排该犯参加毛衣的补洞、板报的制作,发挥其特长。在改造的过程中,按排专人照顾该犯的生活。人都是感情动物,在长期工作中,感化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该犯生病时,监区民警及时将该犯送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住院期间,监区领导到医院看望该犯,给该犯送去了营养品,鼓励该犯。民警的举动从心灵上击垮了该犯的思想防线。通过民警的真情关怀、科学的说服教育和耐心的思想教育,该犯再也没有掩盖事实真相、继续欺骗民警的勇气了,主动向民警坦白了自己是装瘸子。十年的瘸子不瘸了。

生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痛苦的,是应该得到及时治疗的。监狱高度重视患病罪犯的治疗工作,监狱的举措感动了不少罪犯。服刑人员买某入监时患病。监狱民警组织对该犯的病情进行了会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三次带到社会上的医院进行诊断。监狱民警自己掏钱为该犯买药,民警的行为感动了该犯。该犯在每次治疗后,用仅会的两个汉字表达自己的心情“谢谢”。民警发现该犯不懂汉语,在治疗过程中,只能通过别人翻译,就鼓励该犯学习汉语,给该犯买了新华字典、笔、本子,要求每天学会5个字。该犯从此开始了汉语学习。在该犯表达不准确时,民警就像老师一样进行纠正。民警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其治好病后要好好改造,不要在监狱里做违规违纪的事,争取减刑早日回家。在住院期间,监狱的所作所为给该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犯在监狱医院住院期间,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病房一个艾滋病患者准备了一块刀一样玻璃准备自杀,该犯不顾一切扑上去,用手把玻璃夺下来,避免了一次自杀事件,被监狱记功表彰。

服刑人员王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于2006年入监改造。该犯母亲早丧,他地失足犯罪伤透了年迈父亲和亲人地心,在服刑期间,亲人断绝了与其的一切来往,没有任何接见和汇款。哪怕就是刑满释放,家里也没有来接见和准备出狱行装的任何表示。这使王某整个身心充满了迷惘和无助。服刑监区民警了解到王某的情况,立即找他进行了前景教育,帮助他重树信心。鼓励他积极改造,回归社会以后,遵纪守法,积极找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亲人的原谅。该犯即将刑满释放前,监狱民警主动发起了捐款,部分民警还为其捐献了毛衣、鞋子,使该犯有了重回社会生活的“启动资金”。看到民警捐献的钱物,该犯感动得语无伦次。他表示“……到社会上一定好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警官的帮助和期望……”

互帮互助 亲如一家

近年来监狱青年民警增多,监狱高度重视青年民警的培养教育,对新录用的年青民警实行导师带徒培养制度,专门挑选作风扎实、经验丰富、技能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警察与新警结成“一对一”或“多带一”的帮教对子,通过“传、帮、带”形式,把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和监管改造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民警。领导定期与年青民警谈心,重点解决他(她)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思想上的困惑和认识上的不足,为他(她)们的成长道路排除干扰。在老警指导下,让每名年青民警负责一项业务,实时跟踪指导,在具体的实践中促进年青民警更好更快成长。通过老民警的帮扶,年轻民警已经成为改造战线上的主力军。

民警阿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监狱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发动全体民警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难,帮助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