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的苦与乐

时间:2013-05-30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时光荏苒,转眼在黎塘监狱兼职通讯员已然六个年头,暮然回首,在从事“写手”的道路上,有苦闷有喜悦。多少次期待换来的是不采稿的失败经历,但,依然坚持奋战在写作道路上,因为一直坚信 “天道必酬勤”,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后的今天,在兼职通讯员的写作道路上,简单总结一句话“写作让我欢喜让我忧”。

忧事一:

曾记得,2006年,我当时在后勤保障中心下属一个工作站工作,站长交给我一个撰写广播稿件工作任务,凭借着读中专时写作功底,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虽然没有写广播稿件的经验,但,我爽快的接下了这工作任务。于是,为了在站长与同事面前表现自我,挥洒自己的“文采”。我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绞尽脑汁,终于“憋”出了四百多个字的稿件。第二天,我满心欢喜的向站长递交了广播稿件,站在一旁等候。站长拿起稿件看了看,提起笔来在稿上圈圈点点,我的心随着站长的一笔一画,一点点的往下沉,犹如跌到了底谷。过了许久,站长递还稿件给我,语重心长鼓励我道:“小陈,抓住重点再下笔,继续努力”。我望着被批改得“面目全非”,画满符号的稿子,心中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子不知啥滋味,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写的稿件在监狱广播站播出。

不久,监狱通讯员培训班开班了,单位派我参加了学习培训班,通过培训班学习,我终于明白广播稿件其实只要掌握它的写作方法,将发生事情来龙去脉,何时、何人、何地、结果,达到的效果、目的讲清楚就是一篇广播稿。但是理论与实践是要相结合的,为了能更快的掌握通讯稿件的写作技巧,我除了每日认真收听监狱广播播放的新闻之外,还常阅读报刊上的新闻,常观察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归纳总结工作经验。通过不懈的努力,发扬“多听、多看、多问、多观察”的精神,我的广播稿采稿率改写了零纪录,而且采稿率逐年攀升。

忧事二:

由于监狱特殊工作性质,为了让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监狱事业,同时也为监狱工作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监狱宣传工作要求逐年创新,稿件质量向高标准迈进,而且不断补充“生力军”壮大宣传队伍。宣传工作任务加重,写作压力逐年上升。我也充分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不能满足于只会写广播稿,要不断开拓视野,不断开创写作道路的新局面,为了完成每年的写作任务,我尝试着“涉足”散文领域。记得刚尝试着写散文的时候,常常是满怀激情,仿佛心中有千言万语犹如蓄势待发的离弦之箭。但,只凭一腔热情,因为不掌握写作要领,常常是写了个开头,思路就短路,半道上“卡壳”了,或者就是写出了文字缺少生动的“灵魂”,没有高潮起伏,缺乏画龙点睛,平淡而乏味,再者是没有想好写作提纲,写出来的文稿简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但形散意更散,云山雾罩,让人阅读之不知所云。电脑上的文稿,删删又减减,折腾了几天也撰写不出“只言片语”,这让满怀写作激情的我,食之无味,寝食难安。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散文呢?于是,我通过与其他通讯员交流心得,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写好散文,要清楚地认识到散文体裁是广泛的,但是,它是形散而意不散。同时,要依靠平时多阅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文字词汇库存”。还要多看仔细观察,看到某件事多思索,触及心灵深处,想到好的题材及时记录下来。为了写好一篇散文,我常常在公交路途上、睡觉前闭上双眼,放松心情,天马行空任思绪飞翔,每当夜深人静思绪定格时,顾不上蚊虫叮咬与炎热煎熬,在昏暗的灯下,用电脑键盘敲出一段段触及心灵深处的文字,自至鸡鸣五更结束写作才罢休。而今,在监狱内刊上,我的散文处女作也见刊了,也终不负我之前的种种努力,总算是“略有小成”。

乐在其中:

回顾兼职通讯员工作这几年中,有苦有乐,有悲有喜,其中滋味唯有亲身体验方才感悟至深。通讯员忍耐更多的是孤独与寂寞,承受的是不断挑战自我,攀登写作 “精品”的高峰,捕抓人世间最挚朴的真情,用华丽的词汇谱写出一篇篇动人心弦文章。当通过几天的酝酿题材、苦思冥想、熬红双眼连夜爬格子,默默地笔耕换来了刊登芬芳的墨香铅字,一切的辛苦与劳累顿时化为乌有。当拿到一笔笔稿酬之时,心中窃喜溢于言表,邀约上几位好友,“小撮”一顿,在“搞劳”自己辛勤努力收获硕果的同时,与好友分享其中的喜悦与快乐何乐而不为之呢?亦或用这微薄的稿酬为母亲购一件贴心礼物,送上礼物不忘告诉母亲这是业余赚的“外财”,母亲在分享喜悦的时刻,也会“心安理得”欣然接受女儿的孝心,这些难道不是写作带给我的乐趣吗?再者,以“宁静而致远”平和的心态对待写作,采稿了我心欢喜,不采用稿件,权当写作是一贴心灵的“抚慰剂”,让我在灯红酒绿的人世间寻求心灵宁静的港湾,让浮燥的灵魂得以沉淀、回归,这就是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乐趣。

我在当“写手”的道路上,饱尝写作苦与乐,仍然以一种“我为写作衣带渐宽终不悔”精神为动力,在宣传写作道路上越走越宽。


 


 

作者:广西区黎塘监狱后勤保障中心 陈俏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