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是我的场所梦,是我的中国梦。
迎着晨曦,送走朝阳,踩着年龄的红线,回首二十年的工作,我内心踯躅。也许生活磨平了我原本的棱角,岁月消弱了我青春的锋芒,但却无法消磨我的追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雄关漫道真如铁”,回首第一个十年,我感慨万千。1995年从雁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下寨劳教所。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十年里,经历过与全所最难矫治严管队学员的交心之乐;经历过深夜翻越插满玻璃碴子墙壁的追逃之旅;经历过调遣学员途中雁门关上的爆胎之险;经历过头顶烈日、风餐露宿的农田大队之苦;经历过带领185名学员在暖气片厂房里起早贪黑的鏖战之累。
人生就是经历,经历就是财富。第一个十年里,我收获了丰富的管教经验,掌握了更多的管教工作能力,同时也为后来的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素材。第一个十年里,我收获了自己献身的场所管教之梦。
“人间正道是沧桑”,再回首第二个十年,我不懈追求。2004年底我调到了教育科工作。2005年在扬州大学,为了安静学习,自己独自一人偏居在招待所的库房里,忍耐着寂寞,三个月后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2008年,克服年龄的劣势,与学弟学妹坐在母校的教室里攻读了两个月,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2009年底参加了部劳教局举办的心理咨询实操班学习;为了得到再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我给时任部局教育处长的蔡呈伟处长谢了一封恳求再次学习机会的信,一周后蔡处长答应了我的请求,这件事给了我极大地精神鼓舞,2010年初再次赴京学习。学习归来,对心理矫治学员的实践能力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2011年9月,我撰写的《箱庭疗法在戒毒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一文获中国劳教学会教育矫治专业委员会二等奖,与省局范局长一并参加了上海论文研讨会;2012年9月,《论吸食新型毒品致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研究》一文再度获奖,有幸与省局王局长、郝处长一起参加了山东济南的论文研讨会。同时还积极参与、设计、布置了场所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建设成果得到省局、省厅、省领导王建明、张建欣、部领导刘福臣、杜英民、张兆鑫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劳教戒毒系统得以推广交流。还先后到朔州市610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为六区县监管民警、怀仁法院、怀仁县610办、怀仁县社区矫治办、平鲁看守所、市聋哑学校进行心理援助,为提高我所社会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工作之余我笔耕不辍,2011年我所对外宣传全省排名第一,121篇的文稿中我贡献了101篇;2012年的83篇中我贡献了58篇。承蒙所长指点:想提高写作水平,得多看人民日报。于是我每晚坚持阅读12份电子报纸,10余家政法网站,在拜读中提升自己;几年来,我的文稿先后发表于《法制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青年报》、《中国劳动教养》、海南、新疆、重庆、吉林、两广、两湖、两江、司法部、公安部网站等三十多家报刊媒体;还有幸与部局王丹波副局长、省局范怀生副局长结下忘年之交。第二个十年里,我收获了自己钟情的场所理论探索之梦。
“长风破浪会有时”,潜心计划第三个十年,我信心满怀。漫长岁月逃不过似水流年,竞争正科级岗位再次失败,三天后,我收拾起破碎的心情,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所有,学会微笑,学会坚强,痛苦就会减少。就在几天前,政委告诉我,《山西矫治》聘任我为兼职编辑,欣慰之余,我尤感时光短暂,一定坚持做好自己,坚持做好工作,坚持学习,坚持写作。沉淀心情后,我打算把自己多年来发表、获奖的矫治论文、岗上拾零的散文、诗歌、小小说等文体重新整理,联系自费出版成书,把它们贡献给我为之奉献的场所和朝夕相伴的同事们,以期对教育矫治工作的向前推进和民警的情操陶冶起到些许的力量。这就是我第三个十年里的梦想,场所文学的出版之梦。
我的场所,我的梦;我的奋斗,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