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在复苏的季节中播种灵魂的希望,也有一群人,在岁月的篱园里浇灌着生命的种子;有一群人,在秋高气爽之初成为刚强的战士,也有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塑造着坚强的信念;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在四季更替里化身为灵魂的工程师,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在特殊的校园里挽救了无数个迷途的生命。他们,在春去秋来中,在日夜星辰里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法律的尊严;用他们的忠诚,守护着国家的安宁;用他们的睿智,拯救着迷失的灵魂;是他们用一生的执着,筑起一座座新生的桥梁;头顶着国家利益,肩扛着祖国的重任,持着惩邪的利剑,握着启蒙的钥匙,默默无闻,奉献一生,只因为人民的需要。他们,就是监狱人民警察!
而他,只是一名在监狱事业中默默付出的一员,在这高墙电网下,为那些迷途的囚子指引正确的方向,为那些被疾病困扰的服刑人员带来安康的福音。他就是米兰监狱一名普通的警察――朱福江。
苦难是真正的试金石
朱福江出生在36团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妹四人,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家人非常疼爱他,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可是这样的温馨,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原本的温馨和睦在他13岁时彻底失去了。父亲因突发疾病去逝,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医治的,靠着母亲一人微薄的收入已经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大哥正在当兵,朱福江的二哥,一个还不到18岁的孩子,主动提出外出工作,给妈妈减轻负担,让弟弟妹妹继续上学。从那时起朱福江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哥哥和妈妈,将来一定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读书,挣的钱除了给母亲填补家用,剩余的存起来当做自己的学费。几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成为了全家人的骄傲。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不仅是他所学专业中最优秀的学生,同时又是选修课程中老师最喜爱的学生。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母校的他,毅然决然的回到36团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闲暇时间陪伴着母亲和兄弟姐妹,又和自己相恋多年的女友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由于工作出色,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医院的“一把刀”了,深受患者和同事的喜欢,可谓前途无量。
为了梦想,弃医从警
如果没有那一次的选择,或许现在的朱福江已经成为主任或者院长了。可是他是如何成为一名监狱警察的呢?1999年正逢监狱招录干警,要求医学专业人员,朱福江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刻兴奋的报了名。他的同事和家人非常的不解,监狱工作常年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他怎么能放弃大好的前程去监狱工作,一切从头开始呢?朱福江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我常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穿着那一身威严的警装,站在国旗下,挽救一个个迷途的生命,不止是救治他们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做到心灵上的拯救。虽然医院的工作可以轻松一些,我能学有所用,可是在监狱我一样可以一边救死扶伤,一边完成我的警察梦。请你们理解和支持。”
就这样他来到了米兰监狱,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一名监狱医生。每天他穿着钟爱的警服穿梭在高墙电网下,医务室里的白大褂永远干净如新,没有节假日,没有和普通人一样的休息日,也没有像从前一样按时上下班,在周末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去看望母亲,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话家常。有的只是时刻谨记的监管安全,服刑人员的健康和二十四小时的坚守岗位。
有人问他:“这样的生活你后悔吗?”他摸着帽子上的警徽,淡淡地笑着:“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选择监狱警察,就意味着要放弃一些普通人所拥有的东西,比如灯红酒绿,比如车水马龙。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我觉得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妻子。”
妻子的爱是他坚强后盾
朱福江的妻子范惠萍,一位温柔恬静的女性,在他毅然选择做一名监狱警察的时候,尊重并支持他,用自己娇弱的双肩挑起了家里的一切,让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朱福江在监狱工作后,范惠萍一面要照顾年迈母亲,一面又要抚养年幼的女儿。女儿小翼从小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住院,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亲切的叫她“小翼院长”。有一次小翼高烧不退,医院因为孩子身体太虚弱要求家属输血。当时朱福江正在监内医院为服刑人员治疗,进监后一时联系不上,范惠萍的血型又和女儿不符,束手无策的她忍不住拉着女儿的手哭了起来。还好朱福江的母亲打电话给他两个哥哥,他们的血型和女儿的血型相符,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朱福江回到宿舍以后,看到妻子的未接电话马上回了过去。他知道,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妻子才会打那么多的电话。以往家里有什么事情,妻子从不会在他上班时间打扰他,因为即使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来解决,他也没有办法回来。而妻子总是事情处理完以后才会轻描淡写的告诉他:母亲病了,在医院打了几天针现在好多了;女儿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磕破了头缝了几针;她搬东西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每次听到这些朱福江都很愧疚,他是一个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反而总是让妻子替他尽他的义务。电话接通后,当听到哥哥已经为女儿输血,朱福江的眼眶红了,他强忍着眼泪向妻子询问女儿的病情,为了不让朱福江担心,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安慰他:“小翼说她很想爸爸,她最疼的就是你了,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爸爸留着。
你有时间了回来看看她。不要担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女儿。”
挂掉电话,朱福江流着泪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我也很想回去和你一起照顾女儿,让你受累了,对不起。我亏欠你和女儿的太多,以后我会尽量多陪你们。”妻子说“你不要难过,你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怪过你。你好好工作,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
警徽闪耀,坚守信念
作为监狱医生,朱福江平日工作非常辛苦,常常因为忙于为病人看病顾不得吃饭,而餐厅的师傅总是会贴心的为他留好饭菜。晚上夜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彻夜不眠衣不解带照顾病人的时候也数不胜数,就连休息时间接到监区服刑人员生病的电话,他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对病人非常耐心,视患者如亲人,面对那么多渴求健康的目光,他用自己鼓励的眼神和亲切地话语带给他们摆脱病魔的勇气,用他有力的双手搀扶着患者走过疾病的困顿。他不仅治疗他们身体上的疾病,更是用他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抚慰每一个心灵空寂的患者走出泥泞和沼泽。亲切和蔼的态度和高明的医术使他在服刑人员和民警中有很高的威信,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朱神医”。
一天凌晨四点,朱福江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敲门的是在监内值班的纪检员陈江勇。原来监内一名服刑人员不知道怎么了,突然腹痛难忍,还呕吐不止,值班人员已经安排人把他送到监内医院,等待医生的治疗。朱医生听后二话不说,立刻穿好衣服,跟着纪检员进入了监内医院。
此时病人面色痛苦,衣服已经被被汗水打湿,身体蜷缩在一起。朱医生小心翼翼的揭开病人的衣服,发现病人腹部隆起,可看出肠型,病人依旧在呕吐,一不小心就吐到朱医生的衣服和手上,而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他检查病人的呕吐物,发现已经含有胃液和少量胆汁。通过初步诊断,病人可能患有肠梗阻,朱医生立刻对病人进行X线腹部透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患者的确患有肠梗阻,好在发现就诊及时,患者还没有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是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不需进行开刀手术。朱医生随即对病人实施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预防感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胃肠减压,病人腹部鼓胀情况有所缓解。然后朱医生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补充水分营养和维生素。经过几个小时的治疗,病人疼痛减轻后睡着了。可是朱医生却还是寸步不离的守在病人的身边,不时的按压病人的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由于病情特殊,粘连性肠梗阻要格外注意饮食,要以稀软食为主,朱医生特别吩咐厨房做了清淡的流食,并一直守在病人床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经过两天的治疗和认真护理,病人肠梗阻的症状已消除,可朱医生还是不放心,让病人注意饮食和休息,补充营养。病人的病治好了,可朱医生也已经两天没有休息。监狱领导知道后,都让他好好休息,不要累坏了身体,可他却说:“不要紧,还有其他生病的服刑人员在等待我的治疗。”
就这样,拥有着一颗平凡的心,左边装满亲情,右边装满忠诚。生活在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地方,没有青山绿水,没车水马龙,成就了这支钢铁般的队伍。选择了坚守,在这里留下了青春,奉献了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