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五个新目标和九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号召全党全国继续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十八大的召开为监狱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点明了监狱发展改革的目标方向。
一、监狱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监狱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监狱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监狱生产力,不断实现监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事业打下牢固基础。
首先,要发展经济就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对监狱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历史考验。目前,我们监狱经济发展情况并不十分景气,但是我们要积极贯彻第一要义,力争在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在政策的指引下、法律的框架内,积极寻找和拓展监狱经济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国家对监狱发展在法律、政策、制度、资金、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所提供的有力支撑,要抓住机缘、地缘、资源、人源,积极整合资源,繁荣发展监狱经济。
其次,从监狱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其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也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由最初的粗放经营管理,发展到被动的劳务输出管理,过渡到今天的合作经营管理,逐渐会向监狱企业自主经营的产业模式迈进。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特色监狱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原本属于我们的社会资源、地缘和机缘,也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旧的监狱管理模式,取而代之将是新的机缘、资源和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经济竞争压力的逐渐加大,为了适应和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对监狱经济发展的冲击,监狱企业必须努力巩固合作经营,加快实现自主经营的产业目标,这是时代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监狱发展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实现监狱企业自主经营,必须使“惩、育、学、用”型管理模式得到规范和强化。即监狱在发挥基本惩罚、管理职能和教育改造职能的同时,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占GDP6%的经费比例,强化学习管理模式,规范学习内容和技能培训项目,让监狱发挥微型知识、技术学院及习艺矫治功能,拓展市场经济性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一套规范的教养体系。稳固中小学教育机制,积极发展高职教育,努力使普其及率达到80%以上,拓展狱内职业大学教育,使入学率逐步达到20%。扩充师资队伍,明确教养方案,力争知识全面,讲求技能先进,达到效果明显。使之在短期内能为监狱生产培养合格、熟练的技能型劳动人才,确保在一定时期内满足监狱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稳妥地促进监狱经济发展;从长远看,又要充分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改造及社会效用目标,确保出狱后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当然,监狱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安全稳定基础上的均衡发展。安全稳定是监狱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监狱经济的发展也为监狱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监狱经济发展了,可以促进监狱监管设施的巩固和完善,可以不断改善监狱办公、生活、改造环境等条件,逐步提高罪犯人均住宿面积,增加文娱活动设施、图书资料,保持人均消费接近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监狱创新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不可否认的经济学发展规律。
二、监狱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监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干警职工首创精神,保障罪犯各项权益,不断在成果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监狱管理者时刻要树立监狱事业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管理理念。因为,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监狱是惩罚和改造人的场所,其终极产品应为健全、合格的社会公民。所以,监狱管理者的管理效用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特征。
第一,作为监狱管理者的监狱人民警察是政法干警的一员,思想上应该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坚决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忠于人民,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对我们从警的最起码要求。因此,时代价值观导向一定要正确,目标要明确,体现要公正,能激发广大干警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以实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荣。
第二,要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大力加强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队伍管理机制,完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丰富发展完善《人民警察法》的内容,切实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确保干警生存、生活质量的改善,激发干警工作热情,提高干警工作效率。很有必要将执法中的非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处罚力度予以人性化,在经过风险评估、社会评价、法律认定的基础上使处罚力度在立法中得到更多人性化的体现,以保护干警履职责任人的人本权益。
第三,着力践行从优待警,切实改善干警工作条件,完善规范干警基础福利待遇机制。各级领导要认真解决好干警衣食住行等根本性问题,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医疗卫生、学习培训、养老统筹等各项工作,适度增设干警履职意外风险基金,适当增加因公损伤赔偿、抚恤金额,力争与社会保险赔付同步,尊重、保障干警生命、生存、健康等合法权益。我省部分监狱已经将干警、职工健康检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积极为职工办理了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些监狱文娱活动设施,繁荣了监狱文化,活跃了干警、职工生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干警、职工生活质量。
第四,切实维护罪犯合法权益,就是要保障罪犯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首先是罪犯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次是罪犯的生活、生存、健康权益不受侵害;再次是罪犯的申诉、控告、检举揭发、选举等合法政治权益得到保障;最后是保障好罪犯的受教育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有能力、有条件的监狱可与社会统筹挂钩适度保障罪犯的医保和社会养老统筹。监狱管理的规范化、文明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罪犯也以逐渐享有更加广泛的合法权益,确保和谐社会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
第五,监狱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开展好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帮扶活动,促使罪犯积极认罪悔罪,深刻反省罪行,彻底矫治恶习,从而教育引导罪犯早日走向新生。我省监狱的“一监一品”工程就是很好的教育改造创新活动。让广大罪犯在改造中通过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学习法律明辨是非,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教育实践矫治恶习,规范活动约束言行,劳动创造实现价值,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人才的效果,确保重新犯罪率始终低于万分之十五的目标。
第六,积极发挥监狱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监狱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为社会公民创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始终使监狱工作服从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局。
三、监狱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监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监狱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监狱文明发展道路。
第一,实现监狱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的协调发展。以制度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优化资源的目标,走稳定、和谐、文明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监狱经济的高效发展,是监狱经济发展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能充分保障监狱人的各项基本需求及社会需求,实现多赢。
第二,实现监狱社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发展监狱经济利用社会资源或监狱资源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得监狱项目设计、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三同时”,减少各种污染,监狱改造绿化率要达到15%以上,狱内卫生用水达到100%。以保证监狱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周边人民的生活、生产、生存不受影响,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不受影响。
第三,坚持惩罚与改造相协调的原则。作为党的执法机关时刻要牢记神圣使命,对罪犯的惩罚只是刑罚执行手段而不是执法的唯一目的。我们的目标是把那些思想、行为、人格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