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寿星寺

时间:2013-06-03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不知何故,每次出游,必有不同的机缘造访寺庙。这次北方来的文友游寿星寺,邀我同行,盛情难却,便一同前往。

寿星寺,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城西南0.5公里,雄踞于融江右岸。

寿星寺,取名自寿星岩。《融县志》载:“其形如天马,高两百余丈,环以溪流,通以杓略,乃由山麓迤逦而上,石蹬百级至山腹,豁然中通,洞府轩敞,山门为拱翠楼,听月榭,次经圆通门,凉飚习习,六月生寒,次至三清殿,旁有静观楼,危栏曲槛,俯视城市,闾阎扑地,帆影往来,竹树回环,朝晖夕阳,景象万千。”

驱车来到融水,已时近黄昏。拾级登山,但见树木郁郁葱葱,殿塔楼亭掩映在浓荫之中。尤其是山道两旁依石取势,雕刻凿出的五百罗汉座落有序,造型奇特,神态迥同,栩栩如生,列队夹道迎客,仿佛把我们迎进极乐佛国。

在弥勒佛区,各种质材的布袋和尚均咧着嘴笑。我尤为喜欢寿星寺正门前右侧这尊弥勒佛石雕像。你看它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地端坐在莲花台上。憨厚的笑容使人思索很多。人们不禁会问:“他究竟在笑什么?又为什么要笑呢?”这使我想起昆明华亭寺天王宝殿的弥勒佛楹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防人自纵心游。

楹联借佛的笑而写景,把山水之乐融在佛的笑中写出,很是别致。其实,此尊弥勒佛不但为这里的山青水秀而开怀大笑,更重要的是要人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进。这样就可以纵心遨游,去领略无限风光。你说呢?

夜晚,山上泉水淙淙作响,野兽许是呼唤同伴,声音此起彼伏,山下传来的犬吠声声入耳,和着猫头鹰的叫声,叫人沉醉虚幻,幽思难眠。于是我独自走过龙华廊桥,来到了寿星岩口。一尊6米多高的老寿星矗立于眼前,缈如沉梦。月光下,突出的额头,髯须飘逸,面善目喜,左手持龙头杖,右手捧大寿桃,神采奕奕。不觉吟起清代诗人励鹗“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的诗句来。

翌日清晨,在宝莲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圆通门,门边由我国著名书法家、佛学家赵朴初亲手题写“当知心是佛,应以戒为师”的法语楹联赫然醒目,其笔法柔中有刚,结构跌宕,洒脱自如。从他字体中悟出了“参禅乐忘机”的佛家三昧。

穿过曲径通幽的禅房,我们登上了静观楼。俯瞰融城,苗乡胜景,便展现在眼前。楼房高耸,溪流如网,一片片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呈现着盎然的馥郁。极目远眺,融江彼岸,山峰攒簇,蜿蜒起伏,似蛟龙腾空,密林幽邃,翠竹林立,简直是一幅隽妙无比的水墨画。此时,诗人王祝光的绝句《融水颂》萦绕脑际:

雄峰突兀凌空起,林海苍茫天际来。

透过浮云舒望眼,遍山都是栋梁材。

佛教是倡导“报恩”的宗教。释迦世尊在因位修行时为了报答“众生恩”,经常“舍己为人”,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这是佛教的根本宗旨。

僧人有了山,有了禅,有了寺宇,就有了全新的生活。


 

工作单位:广西宜州监狱民警(邮编:54630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