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晚饭后在厨房里收拾,用软布轻轻揩拭餐具上的水渍,洁白的瓷碗泛着幽光映入了眼眸深处,于是,有关厨房的记忆就这样轻轻浅浅地漫进脑海,和着微微的水汽,渐渐湿润了心房。
八十年代初,生活在农场的我七八岁光景。那里的房子都是公家给起的瓦房,每户分得不大的一间,只能安铺睡觉,而厨房是没有的。那年我们家刚搬到新的分场,热情的乡亲们就来商量着搭建个茅屋给我们当厨房。等父母将起房子用的横条、柱子、竹篾以及茅草等材料都准备好了,乡亲们就一起来到附近的空地动手帮盖草房。平地基、立柱、搭框架、上梁盖草,忙得不亦乐乎。两三天的功夫,茅屋大形初俱,再用竹篱笆将四周密密围上,用竹片钉成个简易门,房子平地而起,这让我们这群也帮忙的孩子们多么地兴奋呀!父亲用火砖和着泥浆砌成个火灶,用木板敲敲打打,做成了一张饭桌,几张歪歪唧唧的小板凳,简陋的家具让我们觉得新奇并笑得合不拢嘴。放学归来,常常是将书包丢在茅檐下的鸡窝或是挂在柴门上,然后像放飞的鸟儿飞奔玩去了,等着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吆喝着自家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小伙伴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厨房里总有母亲生火做饭忙碌的身影,在晕黄的灯光下,父母做好了饭食,虽是红薯黄豆之类的,却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后来读初中了,寄宿在离家较远的学校很少回家,父母赶集时偶有送饭来,厨房的记忆就停留在了芭蕉叶包裹的蛋炒饭清香中。
九十年代,读书毕业后结婚随夫来到了罗城矿务局,有了自己的小家。单位的住房都是老平房,有较宽的房间,隔着天井有个小厨房。厨房潮湿窄小,只可摆放一个碗柜以及一张搁置厨具的案台,一人走动稍有宽余,两人转身摩肩擦踵。尽管如此,每日做饭时,邻家饭菜四处散开的香味,节日里悄然弥漫着煮粽子熏腊肉的气息也让我怀念不已。边做饭边和邻居隔墙传音话家常,或是邻家做菜少了姜葱配料之类的,一声令下,便也从天井处轻轻抛过去,邻里彼此做了美食或小吃之类的,互为传递更为常事。厨房后面大约五六米的地方便也是农田了,夏天里做个宵夜也是伴着蛙声一片,流萤在门前掠过,蛤蟆在角落里匍匐。厨房与天井间有扇小窗,自己在厨房里忙碌时,常透过它看到天井小花圃里的月季、芍药以及文竹,风和日丽,绿影摇曳花香袅袅,看孩子在桌子边信手涂鸦,夫君摆弄着球拍,心里便是暖暖的,平凡人家烟火日子便也是如此,小小厨房环绕着的,除了氤氲的油烟雾气外,还有伴着细细碎碎阳光洒落,丝丝缠绕的幸福吧!
二零一零年搬迁到了宜州以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变宽的厨房明窗净几,干燥通风,大方环保。颜色素雅的合金橱柜,功率足强的抽油烟机,消毒柜、冷热水龙头,亮丽的铝扣顶板,光洁细腻的瓷砖地板,现代都市生活略见一斑。虽然没有了以往住平房时的走门串户,但墙壁上挂着朋友们送的瓜刨、刷锅的瓜蒌以及几只雅致的瓷碗,都让自己每每触及便觉暖意盈怀。游走于平凡又平静的生活中,周而复始的一日三餐,在厨房里不断演绎。厨房与餐厅比邻,节日里家人朋友会集一起绕桌而聚,厨房里锅响勺落,香热饭菜轻松端上;餐厅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传来。你来做一道酸甜可口的菊花鱼,我来弄一个外焦里嫩的虎皮椒,他来显一手让你泪花四溅的麻辣鸡,厨艺的显露让温馨厨房更是生辉。待朋友们尽兴而归,收拾了满桌狼藉,与夫君一起在厨房里清洗餐具,默默地听着流水声淅淅而下,盘碟温润爽净,杯盏相击轻鸣,只觉人生应如此罢,岁月静好,愿与君语;似水流年,愿与君同;繁华落尽,愿与君老,这样想着便将天下无不散宴席的微憾轻轻收起了。
有关厨房情感的点点滴滴,在岁月的清脆回音中,愈发余音环绕。古往今来,无论是钟鼎鸣食之户,寻常百姓之家,贩夫走卒之所,无一例外都有厨房。色彩斑斓,食材溢彩;酸甜苦辣,多味俱全。锅碗瓢盆,叮当有声;百家厨房,千种情怀。从儿时为秋风所破的草屋厨房,到初为人妇时雨天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瓦厨房,到如今高楼中实用与美观两兼顾的现代厨房,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前进脚伐和历史的变迁,也包含自身成长岁月里许多的情感历程与人生感悟。
乡亲们的热心、父母的慈爱让我们永远用感恩的目光来追随着风中飘动的茅草,远方爱人的召唤让我从桂西来到了桂北共建小家,邻里朋友的关怀友爱让人心里温暖萦绕,厨房这一日三餐的起源地,包含的亲情爱情友情,就像我们自由呼吸的空气一样,滋润着我们生命的每一天。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身体力行,并将一份爱心添加其中吧,这样,在方寸大小不一的厨房里,不仅普通食材能烹饪出美味佳肴,而且也会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幸福原来就在你身旁!
宜州监狱六监区 邓小娟 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