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共建“智慧型平安监狱”

时间:2013-06-04信息来源:四川省德阳监狱作者:

 

随着以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迅猛发展和运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国将围绕城市智能运转、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务等若干方面,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智慧城市”的建设立足建立更为智能、人性、安全、敏捷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管理工具,使城市自主运行的效率因智能化大大提高,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智慧型平安监狱”综合应用平台秉承“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在全国监狱系统启动建设“智慧型平安监狱”已经成为当前监狱数字化安保系统建设的主流趋势。

(一)智慧型平安监狱创建

“智慧型平安监狱”是监狱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监狱信息化的需求本质为基础,以构建“物联感知”监狱安保系统为基本目标,充分应用信息化服务“更好地促进管教服刑事业”为理念,彰显“依法管教、科学管教、和谐管教”的现代监狱文明为信息化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理念。

“智慧型平安监狱”,以司法部等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在深入剖析监狱作为“关押”场所的特殊安防需求的前提下,集成视频监控、应急报警、门禁控制、周界防范、电子巡更、对讲通讯、射频定位、三维地图等多种技防手段和设备,利用成熟的物联感知、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生物识别、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多种现代技术和设备装备实现系统化集成和平台化管理,建立以报警为核心的监狱报警联动业务模型,以专业的平台软件为基层值班干警提供警务实战平台、为监狱领导提供监督指挥和决策分析的警务平台。可实现“实时感知、准确定位、有效控制”,使监狱的安全监管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对人的安全行为、物的安全状态及环境、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监控。

监狱的平安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富裕保平安的迫切愿望。这些都要求监狱工作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智慧型平安监狱”的建设正是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产生的,成为新时代监狱工作鲜明特征的标志。

(二)从“智慧型平安监狱”创建到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安全稳定是首要任务。不断的推进监狱安全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逐渐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狱发展。安全稳定虽然不能代表一些什么,但却能压倒一切、甚至否定一切。如果监狱不能实现安全稳定,怎能准确的执行刑罚,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又谈何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呢?如何实现监狱的新发展和长治久安成为了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于是,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事在必行。

全国很多监狱的监管工作长期处于“人守、人防”的阶段,监狱的监管硬件设施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以及各监所之间发展不平衡,少数单位监管警戒设备简陋、落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技防上还相当落后,如发展期间使用的闭路电视监控、红外线报警系统等也运行一些日子,但在使用中尚未真正形成对罪犯的威慑力,所以要达到“智慧型平安监狱”的科学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进入本世纪后,司法部提出了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十个应用系统”的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国内监狱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监狱系统罪犯脱逃率、狱内发案率也明显得到下降,监管场所实现了基本稳定。

(三)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

“智慧型平安监狱”理念不仅体现在结果上,还必须体现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以监管安全过程保障监管安全结果。建立完善的科学安全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监狱监控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机制管人管事,同时要建立敏捷的预警控制机制和迅捷的处突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评估报告系统和漏洞申报制度,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预警,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处突预案。广泛开展模拟演练,做到快速反映,迅速处置监狱安全随时面临的突发事件。

(四)全面落实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工作机制

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并不等于安全稳定就代表一切,如何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思维,要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调动作用和科学管理的效率优势。必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科学防控模式,实现从被动防守向攻防兼备转接,必须实现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消极等待观望向积极应对转变,由片面抓工作向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转变。只有建立了科学的智慧型平安创建机制,我们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严防死守的高压态势中走出来,才能在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创建“智慧型平安监狱”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确保监管安全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是我们全体基层一线监狱民警摆脱长期以来的安全稳定压力,实现从“人防、人守”向“人防、物防、技防”转移,实现监狱的长治久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