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哈利波特》需要教育的包容来实现

时间:2013-06-16信息来源:龙潭监狱作者: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系列小说,共7部。系列小说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被译成近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达四亿五千万多册。罗琳这个富有想象力的魔法妈妈给无数人带来了欢笑与泪水,也给中国的小朋友们带来一个中国《哈利波特》梦。

这个梦来自于我们的孩子,他们在读后,抬起稚嫩与兴奋的小脸,充满疑惑的问着我们大人,我们中国怎么没有《哈利波特》?

面对疑问,我们一时无语,面对困惑,我们只能说不是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吗?

是的,中国怎么会没有哈利波特呢?是我们国人缺乏想象力吗?不是,我们如果缺少想象力,怎么会有吴承恩和蒲松龄,写出脍炙人口的《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但这都是古人的杰作,是过去的辉煌,如今,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列全球第二,生活已经进入物质发达的时代,但我们的文化建设,还未与时俱进,还有待全民族的发奋努力,更有待于我们的教育能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包容。

眼下,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作用,眉毛上的汗水和下的泪水之抉择,让绝大部分孩子已成为学习的机器,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文化没有思考,他们又如何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文化自觉、自信的前提下,进行现代的文化自强呢?

减少应试教育的功利,让孩子们有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他们的时间被补习班所占满,不要让他们眼里只有钢筋混凝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通过兴趣引导,让他们鼻子里有泥土的芬芳,眼中有万物共存的自然,脑子里有鬼怪生存的奇思怪想,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怕得不到继承,我们还没有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创新和自强还能离我们还遥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如能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时间,则何患没有中国的《哈利波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