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日记

时间:2013-06-16信息来源:桂中监狱作者:

 

桔黄色的灯光下,那本牛皮日记静静的置于书桌之上。由于岁月久远,它的封面已经破旧脱皮,里面的纸张也已经泛黄。屈指数来,可以算得上是家中的一件文物了。牛皮日记是那么的不起眼,以至于我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而懵懂无知的儿子,曾数次吵着要将它扔掉。幸好被细心的妻子及时发现,否则我真的无法与父亲交代。

日记是父亲在退休之后送给我的,并且煞有其事的交代我要保管好,抽时间好好看一看,想一想。父亲语重心长的叮嘱当时并没能引起我的注意,心中很是不解,“不就一本破日记吗,有什么可看的”。于是乎便将其束之高阁,几年来从未翻阅过。

近日闲来无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皱着眉头小心的拭去封面上的灰尘,轻轻地将其打开。当我的目光聚焦于其上时,眼神便再也不能漂移,面色也凝重起来。之前轻松的心情,早已被庄严肃穆所取代。

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再往后翻阅,记录的大都是一些工作感受,其中有失败的懊丧,也有胜利的喜悦。当然也少不了家里的琐事,母亲的唠叨,我的淘气和成长经历。还有……

越是往后看,愈发不忍释手。于是,便在工作之余,花费了几天时间,将它逐字逐句通读了一遍,看完后感触更深。日记中那些尘封的历史,那些感人的故事画面,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幕幕的从脑海中浮现,发人深思,回味悠远。那些朴实而直白的文字,详细的记录了父亲的职业生涯点点滴滴,我权且从中摘录几段,于读者共勉。

“1985年3月16日,我被任命为农场场长,这是劳改局党委和干部职工对我的厚爱。虽然有一点兴奋,但思想上感觉压力很大。目前我们农场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经济很落后,干部职工工资低,人心不稳,很多人悲观失望。必须想方设法,下大力气抓劳动生产,确保干部职工的工资按时发放。”

“1988年6月23日,南寨片遭遇特大洪灾,300亩水稻欠收,200亩绝收,损失十分惨重。必须立即开展抗洪抢险行动,确保人员安全,迅速搞好灾后生产自救。这几天不回家了,与大家坚守在抗洪抢险和生产自救一线,不达目标绝不收兵。”

……

“1995年5月19日,是该退休的时候了。辛辛苦苦几十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唯一可以自豪的就是在退休前,终于为雒容农场的干部职工解决了108个干警家属的转工和养老问题。同时,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铺设了从雒容到农场的九公里柏油路,解决了长期困扰干警职工的“行路难”的问题。工作上没有犯什么重大失误,儿女也都已经成家立业,由他们去吧。至于今后的事情,应该让更有能力的年轻人去干。既然决定退位让贤,就该快刀斩乱麻,这样对工作、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退休后种种花,养养鱼,多好啊!”

以上这些平淡,甚至有些琐碎的文字记录,详细、全面、真实的描绘出父亲他们那一代革命前辈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感人场面。想当年,他们披星戴月,开山铺路,在刺骨的寒风冷雨中巡查工地,在万家团圆的节日里坚守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但为了监狱事业的发展,他们倾其所有,无怨无悔。有的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确实令人动容。牛皮日记中定格的是这些宝贵的记忆,但流逝的却是父辈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天啊,这本我曾经认为无足轻重的日记本,想不到竟然如此之厚重。它不仅记载了父亲的职业生涯,更记载了父辈们的失败与成功,光荣与梦想。如今,父亲已年逾古稀,当年的往事大多已想不起来。但对于这本日记,他却一直惦记着,时常提醒我一定要替他保管好。于他看来,这本日记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怎能相忘!

这一刻,我终于读懂父亲眼神中的热切期待,明白了那些语重心长的叮嘱。我不禁深深的自责:“爸爸,我明白自己还没有达到您的要求,但我会努力,会上进,绝不会给您老人家丢脸。我要把您和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把我的劳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夜深了,心情却难以平静下来。泪水迷茫了双眼,滑落于这本又破又旧的牛皮日记本上。此时的它,不再破旧难看,反而变得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亲切,令我不由自主的将它拥入怀中,任由心中的温暖荡漾开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