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开始走进会计,至今已近二十载,不经意的蓦然回首,梳理记忆中的点滴珍藏,被自己所感动,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时,怀着一颗执着的心,执意会计工作,于是参加工作后又脱产三年走进学校,学的是财务会计,毕业回来后便与会计相伴而行,从此开始了我的“数字人生”。
刚从事会计那会儿,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难忘的岁月,那时候的罗城矿务局主业还是以煤炭为主,虽说井下工作很艰苦,但会计工作同样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表面体面,在外行看来令人羡慕,可个中的酸甜滋味只有你从事了才切实感受到,因为会计不仅是数字的加减乘除而已,它更是一项细致入微的活儿。刚走进办公室的第一天,老会计们桌面上的一把算盘,一支笔,让我惊奇不已,个个在那埋头苦干,整个办公室噼啪的算盘声音若隐若现。我的第一项工作是一位老会计安排做丁字账,然后按要求做试算平衡表,由于初涉会计,不免粗心大意,因为写错了丁字账的借贷方向,试算平衡表无法平衡,查来找去借方与贷方之间就是误差一分钱,弄得我焦头烂额,有老会计还开玩笑调侃说,不就差一分钱嘛,从口袋拿出来补就得了,老会计的言外之意,会计工作要细心,来不得半点马虎,会计就是分毛不差。从老会计的话语中我悟出了道理,那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分钱而已,那更是一种责任。后来在老会计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业务技能技巧,更学会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感受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1998年以前,监狱实行的还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凭证、账簿、报表全部是手工操作,各项工作全凭一双手、一支笔,所有账表一律书写,运算要在小小的算盘上完成。每每月末到了,是会计人员最忙碌的日子,盘点、转账、结账、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每个工作环节都是紧扣将连,一个月的工作结果都要在这几天内归集、归类,工作可谓辛苦,加班加点是常事,那时我又是基层单位,要求每月5日前要上报上月报表,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整理数据而辗转反侧,有时为了一个数字纠结得头晕转向,找不着头绪,记得有一次年底决算,资产负债表上一个科目的期末数与总账上登记的期末数总是不符,自己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不影响整个工作进度,无论如何都要查出原因,经过连续若干个小时的眉头紧锁,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在手工登记总账时把一个数据的尾数0.86写成了0.68,结果结转数少了0.14,导致账表不符。会计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操作每一项业务,都要打起十一分的精神,一不小心数字就会出现差错,还有会计工作的时效性,不管碰到什么难题,你总得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不得留过夜。后来,1998年监狱开始实行会计电算化,抛开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启用了用友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案牍劳形”之苦,会计人员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每每轻轻一点鼠标,一张张凭证随即展现眼前,一张张报表相拥而出,心里总是装满了美意,完全淡忘了过去分析一项项业务时的沉思,稽核一张凭证时的严谨,书写一张张报表的繁琐,工作的喜悦油然而生。
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会计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会计人为人做事循规蹈矩,别人办事是政策加感情,而会计人办事是政策加制度,凡事求完整,要把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落到实处,如一张报销原始凭证上的数字大小写金额不符,定会重填;凭证附件张贴不整齐,退回重来;发票开具不规范,不予受理。别人气得眼歪鼻斜,心里头在嘀咕诅咒你,你还得赔上笑脸,和颜悦色地请其办好再来。在我的工作中,不免碰到这样那样的窘境。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报账,我审核时发现该老同志取得的原始住院发票中有一张发票的姓名与本人不符,按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这笔业务不能受理,要求退回到原开具发票的单位盖章确认后方可办理,该老同志认为我是故意给他找岔子,出难题,数落我一番,但我始终不动声色,说政策晓之以理,后来在解释中潜移默化的化解矛盾,正因为经历这样,使我学会了静思,学会了忍耐,学会被别人不理解时的淡然一笑,锻炼了我的敬业精神,成就了我宽泰的心境,在会计岗位上精耕细作,任何私心杂念都不能有,孜孜以求,尽一已之责,会计工作宁静而淡泊,在不断的坚持中让我的数字人生丰富而有意义。
会计,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看不到惊人的成绩,也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只有用一串串数字、一摞摞账目、一堆堆报表,刻画出会计人最美的人生轨迹,诠释会计的真谛,在我们生活中,只有记不完的账、做不完的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细心数字就不会错,你认真填表就平衡,公平合理,平淡真实。我无怨无悔于我的会计工作,因为我是这样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地这样走过我的会计人生,并且坚持走下去。
作者:黄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