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时间:2013-07-05信息来源:重庆市南川监狱办公室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集中阐释了中国梦,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寥寥数语,字里行间却情真意切、振奋人心。

在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要让中国梦成为现实,让每个中国人民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么,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什么?中外历史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强则中国强。毋庸置疑,只有法治,才能不断汇聚正能量,为中国梦护航,助推梦的实现。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神州大地,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行动目标。只有实现法治中国,才能保障中国人民的中国梦顺利实现,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体系。立法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立法要遵循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保持法制统一,充分发挥民主,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法制建设进程,立足国情,长远考虑,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做好法律立改废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健全法律体系。严控立法数量,本着服务人民规范政府权力的理念,科学立法,能用其他规范调解社会关系的,不用立法手段来解决,坚决保证立法的严肃性,切实提高立法质量。积极协调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消除和减少法律冲突,保持立法统一。扎实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征询人民意见,认真听取意见,认真研究对待,民主立法,保证人民对立法的有效参与。扎实开展法律文件的清理和评估,能废止的及时废止,确保立法不滞后。

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也是重要举措。只有狠抓制度落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才能实现法治政府。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坚决维护法制统一,必须依法行政,政令顺畅,狠抓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转化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角色,切实从“牧羊人”转变为“守夜人”。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人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干部素质,重视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按照法律规范行使权力,不越权,不滥用权力,不徇私枉法,在改进执法方式上狠下功夫,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努力提高政府执法水平。

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而司法则是给予其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格公正司法,能够有效维护法律尊严,能够保障人民权利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司法公信力,着力提升司法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让人民取信于法律,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公正司法、制约司法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在增强办案透明度、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公正执法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司法能力,着力提高适用法律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创新司法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司法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增强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仅是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处理公务的原则,更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心中坚定的信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要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弘扬法治精神,营造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制进校园工作,将法律送进田间地头,工地,将法律讲堂搬进学校。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在社会上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重视法学教育,培养法学人才,通过受教育者传播法律,使更多的人接受法制教育,不断扩大普法范围,使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深入人心,逐渐形成知法、守法、用法、敬畏法、尊重法的社会氛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