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的召开为新时期监狱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无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无论是法律的进步还是制度的完善,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当前监狱和监狱工作者必须格外重视的关键点。
一、政治思想须坚定
政治立场问题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作为党的“刀把子”的政法机关,特别是在新疆这一个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暴力与反暴力的前沿阵地,其政法民警队伍必须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决定,才能经得起反动思想言论和糖衣炮弹的冲击,才能给予反动势力和分裂分子最坚定有力的打击,才能维护新疆和谐稳定,为大美新疆建设上做出更大贡献。
但是,当前以开会、读文件、读书本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政治思想教育,以其单调、枯燥、呆板招致民警的普遍抵触,教育效果较差。因此,要在倡导民警自觉的基础上,加快创新民警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比如聘请社会专家进行讲座,播放宣传片、纪录片,召开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切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习提高须坚持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我们须坚持学习,积极谋求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在应对社会变化的同时,为实现教育改造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监管秩序的持续稳定,更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以应对更加复杂和日益变化的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
从监狱实际出发,民警的学习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习培训,二是实践锤炼。
学习培训大抵是对理论和经验的接受与传承,最重自觉。无论自主学习还是统一培训,一要坚持认真的态度。在认真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亮点、重点、闪光点,牢记于心,有所感悟,不断提高。二要坚持全面协调。不能做厨师只学掌勺,还要有文化底蕴,还要有艺术审美。同样,作为监狱警察,在学习法律法规和教育改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一些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宗教、美学和中华文化等的知识,不但要提升监管改造能力,更要有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三要坚持持之以恒。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积累,不断感悟,实现所学知识的升华,这样才能学有成效。
实践锤炼是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创新的检验和升华。只有能够推动实践的理论知识,才是有用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经验传承,不同时间、地点、人的运用,都会存在与实践的契合度问题。我们要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哪些知识有用,哪些不合适用,哪些需要改进,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验、选择、改进,使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达到完美契合,这样也就实现了新的经验总结甚至理论创新,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创新思维须树立
某位教授说过:“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创新思维是王牌”。这说明只有创新思维才能确保所掌握的学历、能力和人脉实现最大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
监狱事业的发展,从一开始的随意、无序混乱,到制度化,再到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再到即将到来的精细化,离不开一代代监狱人的创新驱动。作为新一代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实现中国梦、平安梦的重要使命,我们更应有敢于争先的勇气和决心,牢固树立创新思维,推动监狱梦的完美实现。
从实践角度来讲,创新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树立创新思维必须坚持从实践出发。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要创新必须有实践检验基础,要对当前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有全面了解、深入掌握,这样才能抑劣扬优,总结完善,形成创新成果。
树立创新思维必须坚持开放态度。只有开放态度才能兼容并蓄,才能积累、借鉴提高。我们要尊重既有的创新创造,要谦虚诚恳地加以学习、吸收,化为自己的创新储备。这样才能实践中“妙手偶得”,形成自己的创新创造。
树立创新思维必须坚持团队合作。一人智短,三人计长;团结就是力量,这些经验总结都很有道理。创新是一项复杂工程,集思广益是其必然过程。特别是对工作的创新,涉及面广、点多、环节繁复,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需要参与工作的整个群体来共动智计,才能妥善完成。当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创新另当别论。
树立创新思维必须坚持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项创新不是纯理论的总结,而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往复的过程。是一个检验、总结、改进的“炼金”过程。创新没有终点,只是在实践中由一个创新走向另一个创新的创造性继承。
树立创新思维必须坚持实践目的。创新由实践出发,经实践检验,最终必将应用于实践。不以实践为目的的创新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所诸,也就没有价值。任何创新,不能应用于实践,均是伪创新。所以,哪怕是纯推理性的归纳总结,也必须转化为可用于实践,可推动实践的理论成果,才能成为创新。
要有转变、有进步,必然需要创新。无论是监管改造工作还是其他工作,我们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时候,都需要牢固树立从实践出发,经实践检验,最终归于实践的创新思维习惯,它是一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四、制度设计须落实
就监狱来说,从入监收押到入监改造;从中期改造到出监教育;从互监包夹到耳目建设;从清监搜身到违禁品管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监狱监管改造各项规章制度都已十分完善,工作程序都十分规范有序。但从近几年发生的脱逃案件,我们不难发现,从预谋到实施,从思想波动,获得工具到确定方案,脱离互监,实施犯罪,在几百双眼睛注视下,在几十上百项制度监控下,仍然作案成功,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案件?
我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申一下,我们可以说:我们不缺少制度,只是缺少能把制度百分百落到实处的人。说到底,还是执行力的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到制度落实的重要性,但囿于执行力的不平衡,使关键时刻的制度落实往往出现短板,让人扼腕。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提高民警队伍执行力的同时,狠抓制度执行力,坚持用制度落实制度,用制度来完善制度,将人与制度有效统一,将人也建设为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将人建设成为制度的一部分?我们或可在解放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将主观能动性与制度结合起来,变岗位责任制为制度责任制。每个人没有岗位只有制度,实现一人一项制度,人人都是制度的工作格局。人既是一项制度与另一项制度的关节点,又是单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动力源泉,这样或可变人的执行力为制度执行力,实现监狱工作的全面联动,完美执行。
五、从优待警须完善
人都是有精神的,都有思想、有追求,个人追求的陆续实现也就是一个人认真工作,创新工作的动力。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为谁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注定实现不了自我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注定是没有工作热情的。
就个人来说,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上,从优待警就是为了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监狱工作的科学发展,则必然要完善从优待警。
以新疆监狱为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警力。谢局提出要给予民警“阳光生活”,但没有充裕的自主时间,“阳光生活”也无法实现。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每名民警每周2个值班、1个加班,每周工作时间达到75小时左右。这样的一个工作量和实际情况,基本上等同于将警力和民警精力都禁锢在高墙之内,还有多少时间去享受生活?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模式如何让民警去舒心阳光生活?
因此,从优待警亟需加快解放警力的步伐。须进一步创新警力运行模式,减少浪费,向管理要警力;全面更新引进科技信息设施,以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