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时间:2013-07-10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2013年“桂中杯”散文〕


 

长假初六,正是我总值班。大清早报到后,趁她们还在搞卫生拖地板,我就到总值班室外走走看看,不自觉走到了监狱接见室大门。

今年春节的天气有点捉弄人。节前还是冬日暖人、风清气爽的,到了长假就阴雨连绵,寒风习习。此时此刻,人们睡觉的还在睡觉,在监内值班的正在值班。接见室大门紧锁,冷若冰霜。

此时,我发现接见室前站着一个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老太婆,身边还有一个妇女和两个小孩。一开始还以为是附近老乡出门走亲戚,后又感觉有点不对,一问才知道她们是来探监的。

老太婆讲的是方言,与她身边的妇女沟通,才勉强听懂。原来他们是来自靖西山区的一家人,阿婆来看望儿子,妇女来看望丈夫,两个小的则是妇女的小孩。他们说,初四已经从山里出门,本想第二天可以接见,但初五下午才到监狱,接见室正好停止安排会见。今天一大早睡不着,于是就过来了,只想会见后及时赶回去。过两天妇女又要外出打工了。

聊着聊着,又见一辆小车停在我们身边,下来三个有模有样的中年男子。他们仍然是一付着急的模样,毕恭毕敬地向我问询接见事宜,并有一人抢先占据了办理会见窗口排第一的位置,让阿婆的儿媳后悔不已,并立马排了过去占据了个第二的位置。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前些时候家人有病,我们去广西医科大学排队看病的情景。

提前一天到了南宁,设定闹铃,第二天5点20全家打仗式的起床、上路,到了医院才6点20,但挂号的地方已门庭若市――此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是这番模样。于是,迅速行动,分头排队,各就各位,但也到10点多我们才挂上号,中午下班前终于抽上了血。第二天拿结果,然后还得排队找医生看病……我想,假如我们没有几个人一起来,假如我们不懂“业务”没有经验排错了队、或按“排队――办事,再排队――再办事”规规矩矩办事的,根本就看不成病。有病死不了人,我看看病就可以把人折磨死!也难怪许多人干脆放弃了看病。

据说以前有人问过葛优的母亲:什么是幸福。老太太说:我一个老妇人,没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一是家里没有人在医院(看病),二是家里没有人在监狱(服刑),我就舒心了。

太棒了!我想,葛老太太最最朴素的观点,代表了许许多多老百姓的观点。生病与服刑,是对家庭的最大幸。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或在其他方面,都是非常的无奈的事情。况且,亲属绝对不比当事人轻松。

面临不幸,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更需要当事单位、办事人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人们欣喜看到,各级各地医院正在狠抓医德医风建设,狠抓便民服务活动。于是乎,网上、电话挂号、咨询台、志愿者服务、温馨告知、医务公开、青年文明号、党员挂牌上岗、“零”顶撞、“零”投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举措,琳琅满目,推陈出新。生怕老百姓不满意、有意见。

而咱们监狱呢?没错,来监狱的人比去医院的少,社会、媒体监督不尽到位,各种检查、评比、暗访没有医院的频繁,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也相对较少,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正做得很好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吗?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不高,老百姓也很理解咱们监狱的管理,如靖西的婆媳,尽管来监狱一回非常坎坷,但她们并没有责怪监狱。又如三位有模有样的中年男子,他们或许在社会上习惯了发号施令,但他们来监狱会见时,同样也是规规举举、毕恭毕敬的。

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和社会对监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狱工作不是已经做好了,而是还有诸多值得我们去做得更好的。我们不要等到了“意见满天飞”才去改进,我们更不要仗着“单位的特殊性”,人家“没意见”而沾沾自喜,居高临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让人家敢怒而不敢言。

接见工作如此,监狱的其他工作同样如此。

愿与从事监狱工作的同仁共勉!

 

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廖煜 黎塘监狱宣传教育科 科长

地址:广西宾阳县廖平农场场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