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我们监狱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连我这样不喜运动的人也要忝列其中。拔完后,手脚发抖、腰酸背痛,估计要一、两天才能好。最令我难忘的是和五监区的比赛。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一开始就胶着在那里了,心里极想往后靠,挣扎了很久,手和脚都不听使唤,我才明白什么是身不由己。其实,胜利和失败时都不是最辛苦的,只有僵持阶段才是最辛苦的。
我不由联想到对顽危犯的教育不也和拔河比赛有相似之处吗?首先,顽危犯内心也会有挣扎,正邪两股力量也在拔河。我比较愿意相信人性本善。相信没有人一出生就愿意自我糟蹋,故意把自己塑造成囚犯的。人总想活得快乐,而我们现在过的不是离群索居的生活,要活得快乐,自然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要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是遵纪守法做社会公认的好事,不做社会公认的坏事。顽危犯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也会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念头。特别是在改造场所这样的新环境,他的内心也会渴望:从明天起我要遵规守纪、积极劳动、努力学习、服从管教……可是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两个月……却有些难。于是,惰性、恶性、惯性往往就会拉了他的后腿。当正邪两种内心的力量在较量时,作为警察的我们能够观察入微,及时鼓励与表扬,就像在这场拔河中助正义的一方一臂之力,顽危犯也许就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抓教育的契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警察和顽危犯之间的关系也有一点像拔河。对顽危犯的教育,有时比的就是力量,有时比的就是技巧,有时比的就是耐性。作为监狱人民警察要以正义的力量震慑顽危犯的不良行为,即使他们兴风作浪,又有何可惧?当然,对顽危犯的教育也要讲究技巧,就像拔河比赛一样: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稳住,什么时候稍松也要把握好。要掌握好每个顽危犯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只要摸排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有时,我们看似付出了很多,但还是没能走进顽危犯的心里,也许是因为方法方式的欠妥,使顽危犯根本感受不到你对他的爱。比如我们天天找他到办公室“谈话”或教育,他心里起反感就有了防备,那么,你找他谈得再多也没办法越过那堵心墙。我们警察除了看到顽危犯的种种违纪行为以外,是不是也该看看他的优点、他的长处、他的爱好、他的朋友、他的家人、他的喜怒哀乐……即使我们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对顽危犯进行了大量的教育,也要避免造成双方敌对的状态,特别是不要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像仇人一样,那会两败俱伤的。
因为顽危犯特有的的反复性,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和顽危犯之间比的就是耐性。我们不要奢望一两次教育就能使顽危犯一夜之间改掉所有毛病,变成好人。毕竟我们不是神仙,过去的几十年,不知已有多少人的思想行为渗透到了他的心里,使他成了现在的“次品”。我们作为教育者,也不是无可为之事。套用一句话: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与毅力,特别是对顽危犯,要作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相信:通过我们这所特殊学校的锻造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
地址:广西宜州监狱教育改造科 杨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