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四十出头,以前是监狱子弟学校老师,后来考上公务员成了一名特殊园丁--狱警。
虽然都是园丁,但现在是特殊园丁,因为要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特殊学生。老王感到特殊园丁其实不比普通园丁好当,肩上的担子更加重。白天带班,晚上还要找承包教育转化对象谈话。也许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缘故,老王口才不错,也善于运用心理学与服刑人员谈心,服刑人员都愿意跟他说心里话。尽管如此,老王还是碰到不少顽劣分子,尽管使尽看家本领,这些顽固犯就是顽固不化。
零某是老王承包的教育转化对象,零某入狱之初是个“刺儿头”,打架闹事是常事。一次,不知零某什么时候趁做手工时偷藏一截小剪刀,并于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吞食这截剪刀,企图自杀,因发现及时,自杀未遂。老王多次找零某谈话,想了解他为何想不开,但是零某总是沉默不语。老王从档案里了解到零某因生意上的事将被害人捅成重伤不治身亡,因此被判十五年徒刑。因为刑期长,零某消极改造,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老王三天两头找其谈话,但他就是不吐半个字。因为零某像个哑巴无法沟通,大家都觉得没辙了。老王感到对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实在无计可施,只能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神经紧绷,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掉了多少头发。有天深夜老王值夜班,走到零某那间宿舍时,听到有人说梦话,听声音好像是零某的。老王轻轻走到零某的床铺旁,真切地听到零某说“儿子,爸爸对不起你,不是个好爸爸。”老王一愣,零某不是未婚吗?哪来的儿子?而且入狱以来从来没有家属看过他。第二天晚上老王找零某谈话,从他儿子谈起,终于找到了与零某沟通的突破口。原来零某几年前与一外地姑娘相爱,姑娘为他生下儿子后便不辞而别。零某入狱后,儿子便�给做生意的父母。零某担心儿子得不到好的管教,才不安心改造。
老王经多次苦口婆心电话劝说,终于请到了一直没来看过零某的父母,还带来了零某朝思暮想的儿子,见到儿子零某感到莫大的安慰。会见结束,老王问零某:“你儿子很聪明可爱,要是好好教育必成器,但是你作为父亲,你觉得自己合格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觉得把自己做的那些事告诉儿子后,会成为他的好榜样吗?”自从那次会见后,零某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为人父的责任。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后,零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消极改造到时刻遵守监规纪律,从不完成劳动任务到超额完成任务。从此零某经常写信回家,打亲情电话问候儿子。转变后第二年零某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不久获得了减刑。在去年春节监狱举办的亲情帮教会上,零某向父母及儿子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做孝顺的儿子同时也当好爸爸。”零某的父母看到近年来儿子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动地对老王说:警官们真是他儿子的再生父母,感谢监狱这所特殊学校,使他儿子脱胎换骨变成了新人。
看到零某从顽固犯变成积改,老王心中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监区干警们看到零某转变那么大,都感到由衷的高兴。监区领导称老王是个了不起的园丁,而老王说是亲情转变了零某。是啊,零某的变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离不开特殊园丁们的辛勤教诲、倾心教育关爱,以及亲人般的真情感化。
作者:广西黎塘监狱十一监区 李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