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狱文化的概念
(一)监狱文化的涵义
监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来自于监狱工作实践,体现监狱特色,展示监狱功能。它是监狱在履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意识形态、制度、组织机构及活动的总合。
(二)监狱文化的结构
1、监狱文化的两种受体
监狱文化存在两种受体,民警和罪犯。警察是刑罚执行的主体,是监狱文化的主导者,其思想文化水准的高低、文化层次和品位决定着“文化兴监”的品位与层次。罪犯则是监狱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其对监狱文化的接受程度受其刑期长短、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
2、监狱文化中的三类关系
在“文化磁场”里存在三种文化关系:
一是民警之间的文化关系。民警关系反映的是他们共同创造、发展、改进、积累起来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比如执法理念、技能传承、人际关系等,它们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二是民警与罪犯间的文化关系。它指民警执法文化与罪犯监禁文化发生碰撞、摩擦的过程。
三是罪犯与罪犯间的文化关系。这类关系更多的是亚文化。
二、提篮桥监狱文化浅析
提篮桥监狱不仅具有重要的刑事司法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监狱建成一个世纪以来,共历经公共租界时期、日占时期、汪伪统治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五个主要历史阶段。
(一)提篮桥监狱文化的延承
提篮桥监狱建成以来,其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基本功能从未改变,其建筑形态、管理制度、人员建制等无不深刻体现着这一要求。例如,在解放前,它是单纯的关押监禁,甚至滥用肉体刑;解放后,教育改造的地位日益突出。
监狱另一不断延承的文化特质,则是监狱始终深受海派文化的熏染与影响。监狱的警察、罪犯,大部分来自本地,他们以其海派文化特色的思想、行为模式,影响着监狱的管理模式与文化形态。比如,海派文化中有“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监狱善于广泛吸纳各类先进的刑罚理念和管理办法,曾第一家对罪犯实施分类改造、第一家探索监区文化建设等,在全国监狱系统取得一定影响力;其次,在海派文化“注重细节”的影响下,监狱的管理追求精细化;海派文化崇尚各类艺术活动,监狱文化也受其影响,在监区文化活动中广泛开展西洋音乐、“习美”等活动,颇有艺术造诣。
(二)提篮桥监狱文化的变迁
1、在刑罚功能上,从执行报应刑到教育刑
功能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狱的物理形态与文化理念。比如,监狱最初设有刑场、绞刑架、“风波亭”等设施。解放后,监狱进行了大量的内部改造,将监舍走廊填平,罪犯可以在上面接受教育或从事生产,为罪犯修建了抽水马桶、洗澡间、床铺等设施。
2、在文化形态上,从西式到中式
监狱在修建初期,无论从建筑形态或是刑罚理念,无不带有西洋化的色彩。而随着新中国对监狱的改造,监狱更多的显现出中国式的刑罚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罪犯矫正文化。
3、在物质水平上,从先进到落后
监狱兴建之时,规模大于当时著名的印度孟买监狱、日本巢鸭监狱,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监狱硬件条件远落后于周边其它监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监狱发展的步伐。
4、在监狱功能上,从全面到专业
提篮桥监狱在建国以后,曾承担了集中收押新收罪犯、女性罪犯、少年罪犯、外籍罪犯、港澳台罪犯,老病残罪犯等功能。随着上海监狱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提篮桥监狱的功能逐渐回归到重刑犯的监管改造上来。
三、对“文化兴监”具体路径的思考
(一)实施“文化兴监”的构想
1、价值取向上
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要立足管理的需要,并要有广阔的视野。我们认为,其应该具有预流、自觉、开放的特质。
(1)预流。监狱文化建设要有“预流”的意识,及时掌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要摒弃旧有的不合潮流的理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法治文化、和谐文化。
(2)自觉。“文化兴监”不是单纯的提口号、搭班子、建设施,要自我发现、自我创建,成为一种源于自我、服务实践、立足未来的监狱文化。
(3)开放。监狱警察是社会人,罪犯来自于社会,也将回归于社会,监狱必须积极借重社会资源,顺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作有益的互动。
2、逻辑序位上
实施“文化兴监”的目的,在于最终将监狱建成一所“文化监狱”。而文化监狱不是“一夜建成”的,它有系统性、科学性与延展性。为此,实施“文化兴监”应由其合理的逻辑序位:在模式上,监区-监狱-监区;在衍化上,活动-理念-活动。
其一,监区文化与文化监区,监狱文化与文化监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监区是监狱文化的基本构成单位,监狱文化进一步提升民警、罪犯的综合素质,从而反哺监区,促进监区文化品质与水平的提升。
其二,监狱文化发源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需要,必须注重对以往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提炼与扬弃,同时也要考虑罪犯的接受能力和喜好。
3、实施机制上
(1)上下结合。监狱各级领导要有推动“文化兴监”的自觉感与紧迫感,做好相应的组织、人力、物力建设;同时,也鼓励和发动监区、警务组、民警参与文化研究与实践,构建认知基础。
(2)内外结合。监狱文化的建设要充分体会其社会性,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如曾有余秋雨、谢晋等文化名人走进大墙,带动了监狱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走出去”,即加强与社会的无缝衔接,消除封闭的“监狱人格”的影响,在警示教育、文化传播上作出进一步拓展。
(二)“文化兴监”现实路径
1、文化理念引领
(1)树立安全文化的理念。安全永远是监狱工作的灵魂,建设有先进技防设施的物质文化,制定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度文化,提倡按规章办事的行为文化,形成崇尚安全的精神文化。
(2)树立法治文化的理念。监狱是法律执行机关,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忠于法律,公正执法、规范执法;罪犯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要敬畏法律,认罪、悔罪,并自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树立创新文化的理念。通过构建合适的创新平台,鼓励监狱民警积极思考,善于创新。
2、文化活动支撑
(1)注重主题性。开展文化活动,首先应该形式多样,然后从中精炼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活动项目形成品牌,使之程序化、机制化。
(2)注重参与性。文化活动的基础是群众性,广泛的参与度才可以达到活动本身的目的。监狱可以组建兴趣协会,开展监狱春节联欢会、“秀才艺”竞赛等文化活动,储备文艺人才组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