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矫正是发达国家最新流行并实证认为有效的囚犯矫正模式。其基本的寓意是:基于证据的矫正措施(循证矫正),可以有效地减少囚犯重新违法犯罪。这个模式兴起的时间节点被大多数研究者确认为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应用并且成功的国家被指认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循证矫正被认为是替代新惩罚主义模式的新一代矫正模式;一般认为其理论标志是:1998年马里兰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预防犯罪: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哪些还在进行中?》。
循证矫正在中国,已经开始“着陆”。由翻译理论做参考、坐标,以国内矫正实践、理论创新为干系的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此,使这个在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矫正模式在中国健康发展,深入探讨循证矫正的本土化,进而成为“中国话语”十分必要。本文即以循证矫正的原则为研究视角而展开。
一、循证矫正在中国的踪迹
(一)循证矫正概念的引入
循证矫正,作为一个全新的矫正概念,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的监狱学实务界、理论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
7月10日,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循证矫治是近二、三十年来在国外普遍应用的先进科学矫治方法,它在对照组实验的基础上对各种教育矫治措施进行量化评估,收集数据,建立统计模型,经过计算机运用来评估教育矫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创新和优化教育矫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他要求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和预防犯罪研究所下半年精心组织好循证矫正方法骨干培训班并选择试点单位开始试点。有条件的省(区、市)也可以开展试点。
9月16日,张苏军在江苏考察监狱工作时要求,要善于借鉴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探索应用循证矫正等针对性矫正手段,强化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教育改造实践中的应用,努力提高改造质量和效果。
9月17日,以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牵头举办的“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工作研讨班”在江苏宜兴举办为标志,循证矫正在全国开始推广。张苏军副部长在开班式的讲话里对于循证矫正的源流、精髓、主要内容等做了报告,并就在中国推广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那次研讨班上,我才更加清晰地知道,循证矫正并不是发达国家监狱的一个现成的概念,而是由张苏军副部长自己按照他考察的发达国家关于循证矫正的实践和基本理论后,由他翻译过来的一个“舶来品”。在研讨班上,张苏军副部长还说,这个概念目前可以不做定论,大家也可以翻译出更恰适的名词来替代。
9月26日张苏军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专门就开展循证矫正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协会“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争取早日创造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循证矫正模式和个案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监狱的管理和改造水平,为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构筑科学基础”。
11月,由张苏军主持的《循证研究和循证矫正在我国矫正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作为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获准立项(编号:12GH1004)。
其实,循证矫正在中国的足迹,还可以“循证”得更早一些。至少在2012年1月,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张苏军就在一次和笔者的电话里,细说了他对于循证矫正的有关概念和运作思路。当时,张苏军副部长给我提出要求,希望我所在的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派最强的师资参与到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即将开展的循证矫正研究与推广中去。说老实话,当时,我在电话里其实没有完全明白张苏军副部长所说的循证矫正的概念。我甚至听成了“行政矫正”。在与他电话的交谈里,我明白循证矫正这一概念与模式,是他被派往哈佛大学学习深造期间所获取的关于发达国家监狱矫正的最新思潮和运作模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具体参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关于循证矫正的研究之中。
(二)国内监狱理论界对于循证矫正达成的初步共识
以目前手头的资料考据,国内对于循证矫正的研究在2012年6月以来,呈现向荣的景象。《犯罪与改造研究》作为主阵地,先后发表了6 篇文章,基本内容是介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对于循证矫正的理论与运用效果。这些文章基本属于翻译作品。所以,这些翻译作品的“美国味道”比较浓烈。一些监狱研究的内刊也热情跟进。研究的内容大体相仿,但注意镶入了一些中国元素。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工作研讨班”提交的论文以及选取的加拿大、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代表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平博士、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刘强、教授武玉红以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翟中东博士后的讲座,让研讨班的学员对于这个洋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外文翻译、资料分析、探讨座谈,让人们对于循证矫正的理论和实践,初步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大体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关于循证矫正本身的共识,有6项内容:
1.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于循证医学。
2.循证矫正需要多方的协同。
3.循证矫正在发达国家取得积极成果。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瑞典等。
4.循证矫正是一项复合性的技术“范”,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矫正模式。这个模式的内容包括:矫正的理念、方法、技术以及关联的监狱体制、机制和矫正者群体建设。
5.循证矫正的原则至关重要。有8项原则。
6.循证矫正的参与者是一个复合的组合,而非单一的囚犯,或者监狱矫正工作者。这个组合至少是:研究者、矫正者、矫正对象、参与者、管理者。
二是关于循证矫正“中国化”的共识,至少有3项内容:
1.循证矫正需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中国近年来的监狱创新如矫正质量评估技术、心理矫治技术、个案管理技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