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玉明、文旺宁)乌鲁木齐未成年犯管教所通过开辟“心理之声”广播等方式,架设了一座有利于服刑人员改造的“连心桥”。
开辟“心理之声”广播。针对多数未成年犯文化层次低、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的现状,建立服刑人员“心理之声”广播网、制作成音像光盘,深入开展教育疏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疏缓紧张情绪,成为指导服刑人员心理调适的空中热线。
推广“心理保健操”。以“心理保健操”《相亲相爱》、《重头再来》为手语为基本动作,声形并举、神情并茂的听边唱边做,平和心态,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压力,优化思维过程,增强了互助友爱意识,成为了日常调节身心的手语操。
组织“心理漫画”。根据未成年普遍喜欢漫画的心理状况,该所因势利导地在全所开展有奖征集心理漫画活动,对征稿的漫画进行筛选,编辑成册,发放到各小组,使之在会心一笑中化心结,成为自己的“心灵艺术”。
实施“心理援助”。充分利用“心理矫治专家库”资源,邀请心理矫治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和专题讲座,在提高民警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同时,教会服刑人员自我疏导,有效化解决了心理难题,使之成为社会志愿者的爱心传播地。
通过多层面的心理矫治工作,未成年服刑人员主动求助的多了,主动参与的多了,主动自我调适的多了,真正架起一座心与心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