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教育处的组织下,来自安徽监狱系统的14名首席教育改造专家走进白湖,开展难改犯会诊活动。他们深入基层,同难改犯面对面,沟通交流,把脉诊断,为他们荒芜的心海播撒希望的种子,为残缺的灵魂插上隐形的翅膀。
(一)
当朱林(化名)沉着脸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来自蜀山监狱的首席教育改造专家阮可荣心理咯噔一下。
碰上难啃的骨头了,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阮可荣第一时间做出判断。
询问过程还算顺利,尽管朱林(化名)刻意回避,但基本情况总算是弄清了。
朱林(化名)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在记事过程中,他像是家里的多余人物,旁观着哥哥和妹妹在父母的疼爱中茁壮成长。父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不给他上学,更谈不上呵护关爱。他说,自己就像是一颗杂草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时常还会遇上风雨交加。他对自己的身世产生怀疑,多次要求跟父母做亲子鉴定,但父母拒绝了。在长大的过程中,不安分的种子生根发芽,他讨厌自己生存的环境,讨厌自己被父母遗忘的人生,抢劫、强奸、敲诈勒索、伤害他人,先后4次入狱。
“我的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朱林(化名)的眼神闪烁着绝望,让人心悸。
“我们来玩一下沙盘游戏,放松一下,怎么样?”阮可荣微笑着提议。
“我不愿意!”朱林(化名)的声音很坚硬。
阮可荣抓起一把沙子,轻轻捏了几下,沙子从指缝间悄然滑落。“你也摸一下,沙子很柔软。”
“我都这么大了,我不玩小孩玩的东西。”
“是吗?你看起来不显老,而且听你讲话,你的内心一定很年轻,让人感觉很有活力。”
朱林牵动了几下嘴角,想必是笑了。他抓起一把沙子,用力捏了几下。也许是沙子的柔软触动了他内心的柔情,他的动作渐渐轻盈,且柔和。
朱林(化名)在沙盘上垒砌了一道大坝,犹豫了一会,从身旁的木架上拿下一架飞机模型放在大坝上。“小时候,在家附近有一个大山洞,里面能放三、四十架飞机,我经常去山洞玩。”朱林沉浸在回忆里,自顾自说着,又拿起一辆客车放到大坝上:“在家的时候,经常看到车子在坝上跑。”他又拿起四把木椅,认真地摆成围桌而坐的形状。
在阮可荣的示意下,记者轻轻走出了咨询室。在我的身后,门被轻轻关上,一扇“心”门却被渐渐打开。
在记者离开的时候,朱林(化名)刚好结束了咨询。
“谢谢阮老师,您放心吧,我会调整好心态,努力改造。”朱林(化名)的声音铿锵有力,脸上充满了微笑。
(二)
在上午召开的首席教育改造专家评估汇总会上,记者见到了来自阜阳监狱的首席改造专家刘金标。
他很年轻,却已是阜阳监狱矫治监区的监区长,更是目前安徽监狱系统唯一的一位司法部心理矫治专家。
“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没能让他笑起来,却让他哭了。”刘金标卖起关子。
他拿出了一幅画,画上有一栋房子,大门开了一道缝。房子前面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女人比男人高。
“这是我上午会诊的服刑人员张某所画。张某的问题是经常打架违纪。从表象上看,属于行为冲动型。但这次会诊,我没有针对表象,而是寻找其反常表现的根源。”刘金标娓娓道来。
张某是文盲,因为交通肇事入狱。因为赔偿较多,家里经济困难,产生自卑情绪,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自闭倾向严重,常因琐事与他犯发生矛盾。
“这个服刑人员情况有些特殊,因为是文盲,所以做测试比较困难,监区条件有限,我就尝试着用了一下房树人绘画心理治疗法,让他画画,他就画了我手上拿的这幅画。看完这幅画,我的心里也有触动,就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家的牵挂》,犯人听到后,当时就哭得很厉害。”
张某的情绪一时不能自抑,当平静下来后,他开始主动倾诉。他告诉刘金标,在他的心里,妻子是个高大的形象,所以他把妻子画得比自己高。他对家人抱着深深的愧疚,总是希望家门能为自己打开。他说:“我只渴望早一点回家。”
刘金标说:“这应该是张某的心结所在。在今后,监区应该对症下药,给予张某更多的关注,同时建议联系张某的妻子和家人,相对增加探监次数,给予张某宽慰。”
会后,刘金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扎实,通过给难改犯会诊,找到源头,分析原因,利于有的放矢进行转化;同时,这也是省局和白湖分局给我自己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心理咨询只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通联 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新闻中心 曹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