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与社会帮教力量有机结合的教育改造机制。监狱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与安徽青联、宿州市司法局、亳州市司法局等单位合作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形成了“监狱、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大教育”格局。
二是建立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监狱与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开展“监校”联合办学,成立安徽工程技术学校第一分校,根据罪犯的兴趣爱好和回归就业需要,开设实用性强、就业前景较好的实用职业技术培训班,同时加强与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联系,组织罪犯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就业指导。
三是建立与社会管理目标同向的教育改造评估机制。组建由监狱执法、管理、教育、劳动等各类岗位民警的罪犯教育改造目标考评组织,重点对罪犯改造中期的遵监规、学技能、祛危险等内容进行考评,鼓励罪犯安心改造、勤于学技、遵纪守法。
四是建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部门参与的扶持救助体制。落实监狱长接待日活动和传统节假日亲情帮教监狱开放日制度,让更多的犯属、社会志愿者进监参观、帮教,争取社会力量共同教育改造罪犯。
五是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前后对接的配合协作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理念,完善“双向联系”工作机制。加强与刑释人员所在地政府、公安机关、社区、司法局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做好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