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监狱系统牢固树立“和谐监狱环境、科学矫正罪犯”理念,紧扣教育质量年暨“双先”战略推进年活动主题,坚持以文育人、以德化人、以法范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改造思路,精心打造科学育人“五心工程”,推动教育改造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
一、推行“知律信行”四维教育,打造“慧心工程”
树立“大教育观”,协调推进“文化育人工程”,贯穿“知、律、信、行”四条主线,重在以文育人、以学教人,启迪罪犯心智,打造“慧心工程”。“知”――知识文化教育主线。通过文化补习、职称培训、联合办学、社会教育等手段,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高罪犯再社会化能力。累计承办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期,共有2454人次参加3549科次考试,有985人次取得1405科合格证书。以罪犯兴趣为出发点,拓宽文化教育内容,开办证券投资、工商税务、金融管理、音乐、市场营销等专业课,培养罪犯学习意识,提升文化层次。“律”――法律文化灌输主线。通过“清泉润心普法”、防脱逃教育、规范知识竞赛、“遵守规范、文明服刑”主题活动等形式,深化罪犯法制教育,促使罪犯认罪守法,罪犯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信”――道德文化影响主线。通过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引导罪犯反思人生教训,端正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挫折,诚信改造做人。“行”――行为文化塑造主线。通过职业技能教育、道德点评、协会活动、育新文化节等活动,组织罪犯开展道德实践、知识实践、文化实践活动,内化道德常识,固化职业技能,强化行为塑造。联合地方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16个教学基地,开设43个专业技能培训班,年培训罪犯率达30%以上,每三年轮训一遍,有效增强了罪犯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回归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谋生能力。
二、凸显“学雷锋”活动时代元素,打造“爱心工程”
针对教育改造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15年的罪犯学雷锋活动实践,组织开展“学雷锋・传递诚信正能量”主题实践和向“最美司机”宋洋学习等教育活动,把“学雷锋”由每周一次的集中活动向罪犯改造的全过程渗透、推进。在罪犯中传播感恩、诚信、包容、和善、互助的正能量,倡导以善待人、诚信做人、尽心做事的文明改造新风,让爱心接力在罪犯中延续,让诚信阳光照亮狱园,引导罪犯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文心雕龙”心理矫治行动,打造“育心工程”
秉持“为罪犯改造服务,为监狱安全稳定服务”的宗旨,完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辅导站、心理互助组三级心理矫治网络。建立标准化心理矫治中心,充实人才储备,配备专业器材,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等知识,深化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个别教育、分类矫治、“循证矫正”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罪犯心理健康水平。注重文化矫治和环境引导,实施“文心雕龙育心工程”,开展“道法自然、顺势而为”道家文化学习讨论、监狱环境命名与“文化墙”设计方案征集、“慈善为先、觉悟人生”佛家文化学习、“红色经典回顾”、唱红歌比赛等系列文化心理矫治活动,在罪犯中成立“歌友会”、“聊友会”、“书友会”等心理交流协会,引领罪犯的健康心理趋向。
四、探索创新社会帮教模式,打造“暖心工程”
坚持教育改造“大协同观”,积极拓展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协作渠道,不断完善社会帮教网络体系。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团体、法律援助者来狱帮教,组织“监狱开放日”、亲情规劝、爱心援助、公益演出、就业推介等帮教活动,用亲情和关爱的力量感化教育罪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罪犯思想改造。5月9日,联合北京大学邦越LP64团队举办“大爱相伴・走向美好明天”社会帮教活动,监狱警察、社会志愿者、罪犯及家属以“平等”身份参与、互动、交流,唤起罪犯感念亲情、感恩政府、回馈社会的良好诉求,取得良好改造效益和社会效应。
五、实施重点罪犯的分类帮教转化,打造“放心工程”
针对限制减刑罪犯、邪教类罪犯、短刑犯、精神病犯的特殊性和个性化特征,实施分类整治、分类帮教、分类转化,确保重点罪犯安心服刑,积极改造。对于限制减刑罪犯,探索建立“1332”管理模式,即:构建一套罪犯评价预测体系,采取个性化教育、心理矫治、适当劳动三种手段,创新约束、激励、管理三个机制,满足罪犯物质、精神两大需求,形成全覆盖、立体式、多形式、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对于邪教类罪犯,坚持“法德结合、情理交融、标本兼治”的教育转化思路,加大前期教育力度,巩固中期转化成果,深化后期素质培养,确保转化实效。对于短刑犯,围绕身份意识淡薄、心态不稳、情绪躁动、缺乏动力、混刑度日等普遍化心理,采取个性引导、人格激励、目标激励、欣赏教育、评比竞赛等手段,激发其改造热情,促使积极转化。对于精神病犯,围绕言行易突发、暴力威胁性强、牵涉精力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完善病情甄别、日常管理、外围控制、掌控干预、鼓励感化、包夹处置、病情跟踪、医学治疗、行为认知、环境优化等措施,全面加强管理、治疗和防控,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内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