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煤烛情

时间:2013-10-2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国庆长假,应几位故交相邀,再回宽别4年的罗城监狱旧址,走走曾经留下青春足迹的一片热土,找回那刻印在心目中的深深“煤烛”情。

走下车时,映入眼帘的是监狱旧办公大楼,两层楼顶层上的“团结奉献、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煤烛精神依然醒目,这1991年竖立的十二个大字,最能体现罗城监狱警察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监管执法一线、坚守八百米井下劳动习艺现场、改造冥顽、打造平安监狱的特别能战斗精神,正是煤和烛“燃烧自己,温暖大家,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监狱有六个监区离监部比较远,最远的是三监区和六监区,有15公里多。那时,全监大多数警察都住在70年代修建的平房里,平房外墙全是裸露的红砖。最大的套间50平米不到,屋里的摆设十分简陋,没有豪华的家具,而每天、每天,屋内传出的是其乐融融的欢笑声。

重走了几个采煤监区,每到一个监区,从住宿区往井口眺望,外墙斑驳的煤仓、排班房、充电房依然耸立着,它见证着社会主义监狱的文明进步和改革发展。监舍离劳动习艺场有一公里多,路的两边是开阔地,春天,田地里长着盛开油菜花,一片金黄;夏天,田里长着稻谷、地里是比人还高的玉米。那时,不管白天黑夜,一天三班,我们的警察从监舍带出服刑人员押往劳动习艺现场,各中队押各中队的,一前一后两名警察绷紧神经、保持高度警惕。来到井口,每人领一盏只有3.8伏光源矿灯后就直奔井下。八百米深井,没有电灯照明,只靠每人头顶的那盏矿灯,把整个巷道照得亮如白昼。带班警察传授劳动习艺,手把手地教服刑人员如何布置炮眼、如何放炮出的煤才多,如何支架才能保证井巷的长久安全。几声刺耳的轰隆声响过之后,电绞车把采煤工作面刮出来的煤源源不断拉到地面煤仓。一个班工作结束后,他们上得井来,脸上染满黑色煤尘,已经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只能以手拿械具来确定他是带班的警察。

安全劳动习艺是监管一线执法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和显著特点。在井下劳动习艺现场,不可预知的劳动安全危险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潜伏着。劳动习艺过程中,劳动安全是第一位的。1998年8月的一天,监狱医院按照监狱领导的指示,组织医务人员到三监区开展抗洪救灾医疗救护工作,本人也在其中。在井口,亲眼目睹了惊险而又令人感动的抗洪场面。那天,罗城地区普降暴雨,三监区(插花矿)井下遭受严重水害,地面大量洪水涌向井下,情况十分危急,速度就是生命。带班的同志带领服刑人员顶着洪水往井口撤退,因倾泄井下的洪水太大,每前进一步都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扶着巷道边壁走。当撤退到地面,集合点名时发现少了一名服刑人员。带班的同志嘴里还喘着大气,来不及休息一会,一名年龄稍大的带班同志请示监区领导后转身直奔井下,冒着矿井随时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寻找那名服刑人员。五十分钟过去了,终于把那名掉队的服刑人员带出了井口。带班同志的高度责任心、无私奉献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体现了执法过程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监管稳定,是执法工作中重中之重。在深井下监管执法,影响稳定的各种隐患时时存在着,给维护稳定增加了难度,我们的带班警察不惧困难,忠诚职守,坦然面对。1997年3月3日,二监区警察黄就业同志正准备带领服刑人员下井劳动习艺,有几名服刑人员神色和行为有些怪异,引起了黄就业同志的高度警惕。一名服刑人员挤到黄警官身旁,偷偷地塞给他一张小纸条,黄就业同志展开一看,果然证实了他的观察和猜测,事关重大,他立即想办法将情况报告了监区管教科。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只身下井严密监视服刑人员的行动。到收监时间后,和赶来协助的警察顺利将服刑人员安全撤到地面并押回监舍,又亲自到劳动习艺现场找到了他们图谋作案的物证,破获了一起九名服刑人员参与的预谋集体脱逃特大恶性案件,黄就业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

2009年10月28日,监狱搬迁宜州市,劳动习艺现场和监管条件都好了,我们的警察继续秉承无私奉献的“煤烛精神”,在监管执法的岗位上继续特别能战斗。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监狱教育改造科

邮政编码:54630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