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监狱的三个“十年”

时间:2013-12-01信息来源:宜州监狱作者:

 

在一般人的眼中,“监狱”是关犯人的地方,几乎就是罪犯的代名词。其实,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还有监狱人民警察这个主体。算来,我这个警察与“监狱”由渐行渐近到紧密联系整整三十年了。

一九八四年,原罗城矿务局转为押犯单位时,我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那时的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监狱警察。相反,我从心底里烦这个职业,因为眼见了父辈们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辛劳和不易。记得那时,很多时候,我早上起来,父亲还没下班,晚上休息了,父亲还在监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竟一天不常见面,常不同时吃饭。这还不算,中秋节,父亲不是在家与我们团圆,而是在监区监管;过大年,父亲也不是在家,而是在监区值班。久而久之,我心生抱怨:这是什么工作,不顾自家,管别人倒挺周到。我以为这辈子我不会像父亲那样,成为与罪犯打交道的人,我会展开一双翅膀飞向远方。

谁曾想到,大学毕业后我非但没有飞走,反而回到母校,成为一名教师,给曾和我一样的职工子弟上课。一九九四年,我收获了我的第一批“桃李”后,接着又栽种了第二批……令人欣慰的是,十余年后的他们,有的成了我的同事,有的成了我的领导,如今我们同在一个警营里奋斗。

有时回想起来,尽管从警不是自己的初衷,但一直在与监狱渐行渐近。第一个十年,无形中成了我的“见习期”,不仅见识了警察的苦累,而且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警察默默付出的精神。第二个十年,“树人”的工作,或也是在为监狱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

二十年光阴,一晃而去。如果说,前二十年与监狱工作联系起来还勉强的话,那么2004年结束教师生涯着上警装后,我就真与监狱密不可分了。这个十年是我最“奔波”的十年,因而成了最值得我回忆的十年。

起初,我在冶编厂呆过两个星期,正想专注写广播稿的本分,一纸调令,我去了水电所。呆了一年,当我熟悉了什么叫变压器的油枕之后,我“转战”到了八监区,当时的监狱医院,去做了一名政工干事。政工不是件好干的活,有时为了写一篇稿件,熬到半夜;有时为统计一些数据,及时上交一个表格而延迟下班。一干三年,我深刻体会到这个岗位真的很磨砺人。

2009年9月,监狱准备搬迁宜州前,孩子们要先转来宜州上学,我这个曾经的中学教师,在学生管理处既当辅导老师又当生活阿姨。近三个月,为孩子们洗澡洗衣,冲厕所,拖地板,辅导作业,送他们上学接他们放学,为他们守夜,叫他们起床。说实话,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单纯,轻松,开心。我当时很希望把“这行”一直干下去。

但监狱整体搬迁宜州后不久,孩子们逐步各回各家,不再需要管理员了,于是我“转行”到了教育改造科。这意味着,四十岁的我得一切从零开始。在教改科的日子,我给服刑人员上过课,写过讲义,放过广播,当然更多的任务是编辑报纸。曾几何时,为了一篇文章,埋头查阅资料;为了一份稿件,认真核实查对;为了给文配图,“挑三拣四” 反复琢磨。我们小报组三女警,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有太多的生活压力,但我们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制作创建区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全区监狱系统感恩活动启动仪式专版,撰写《二十四孝》讲义时,我们相互协作,一起斟酌,一块改稿,互相核对,顺利完成了任务。共同度过的三年时光里,我们受过挫折,也取得过全区监狱系统小报评比综合第一名的“战果”。我原以为或许就这样一直“锵锵三人行”。  

等我成为小报“熟练工”时,我“转岗” 到了宣教科。对于已经四十好几的女人来说,其实真的不可避免有安于现状的惰性。但现实需要的是不断调整好心态和状态,不断提高自己去适应新的工作。到宣教科,从原来办小报到办大报,感到“压力山大”。我为琐碎的工作心烦过,为不解的压力抱怨过。作为一个文字编辑,必须得有自身创作的实践,必须懂得古今中外经典文史哲越多越好,我知道我距此遥远。好在有前辈的关心,好在有同事的支持,好在有读者的厚爱,还有领导的鞭策。一路走来,挨过批评,得过表扬,受过委屈,有过鼓励。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后背始终有一双双推手,推着我前进。忘不了,我一句约稿的话,无论是前辈和还是新警,他们挤出时间去写;忘不了,我想要一幅插图,有的警察刚下夜班不顾休息就去拍摄。每每此时,我心生感动:我何德何能啊,不好好干,愧对他们的厚爱和支持。

在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每改一个词句,甚至一个标点,都要小心谨慎,一个字的误用那可能是谬以千里的大错。我对每一篇稿件都不敢有丝毫怠慢,要知道这些文字,是我们警察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写来的。他们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又是那样可亲可爱,字里行间,一个个平凡的警察故事常常打动我,使我忍不住倾注于笔端或在键盘上敲下所感所想。有说:一个职业,对于人的气质、素养以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作为监狱警察,使命担在双肩,誓言早已内化在了责任里,常态化为一天天平凡的工作。在监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是每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执着与坚守,汇成了强大的力量,成就了我们监狱事业的辉煌。与其说我在“为人作嫁”,不如说是在分享他们的工作历程和生活心得,是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提炼了自我。

转眼监狱搬迁宜州四个年头了,监狱建成发展也已近三十年。想当年起步艰辛,几度峰回路转;看如今铿锵迈步,始终昂首向前。三十年风雨春秋,三十载奋发有为。都说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宜州监狱正是大展宏图之时。

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惊鸿一瞥,但对于个人来说,算是毕尽了弥足珍贵的青春。当年豆蔻青葱,如今不惑之年。回忆常在思绪里闪现,随手一翻都是岁月的痕迹。我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深感监狱工作不易,很骄傲见证了监狱三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很自豪亲历了从偏僻的罗城监狱到具区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称号的宜州监狱不断奋进的步伐,更有幸沿着前辈的足迹,用青春展望我们宜州监狱更辉煌的前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