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榕城监狱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民警职工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等各项工作全面跻身全省监狱系统前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监狱连续10年没有发生服刑人员脱逃、重大狱内案件、重大疫情和重大安全事故,实现持续安全稳定;服刑人员“三课”教育完成率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遵纪守法率和改好率保持在98%以上,年均有1385名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仅在2012年以来,就先后有45人次民警被上级荣记个人三等功,169人次受省局以上嘉奖及其他各类表彰,有8个单位被省直机关、省司法厅和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五四红旗团委”、“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该监狱先后荣获第10、11两届省直级文明单位,被司法部评为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表现突出单位、“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省监狱管理局上报记集体二等功;省纪委在监狱设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先后接待高等院校、党政军、企事业单位达393批次18643人次。
抓创建工作机制,着力增强文明氛围
监狱党委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监狱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强化领导机制,成立以监狱长为组长,政委为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办,挂靠政治处,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制定下发《榕城监狱关于创建省级第十二届(2012―2014年度)文明单位的工作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强化责任机制,细化创建内容,分解到各单位和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监狱各科室、监区负责人兼任文明办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立体式创建格局,确保创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责任明确,规范运作。强化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宣传栏、LED电子滚动屏、局域网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单位目的意义、内容标准、实施方案、方法步骤。先后在监狱内看守、会见办等醒目位置设置50面“遵德守礼”提示牌,在民警食堂设置20面“文明餐桌”提示牌。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服务小组,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先后开通博客7个、微博7个,传播文明作品21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动员宣传,引导广大民警职工进一步提高创建热情,群策群力推动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抓民警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文明素质
以党委班子为龙头,带动民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广大民警立足本职岗位,文明管理、文明执法、文明服务的素质能力,为推动监狱文明建设、促进监狱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可靠的组织保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等学习活动74场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专题活动16场次;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向詹红荔、郑伯武、清流监狱直属六中队和女子监狱民警陈黎华等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引导广大民警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化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各项专项业务知识培训班23场次,累计260个课时;选派123名民警参加上级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鼓励民警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和学历学位的在职教育培训,先后有145名民警获得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的取得平均每年递增6个百分点。加强警务督察工作,成立专职督察队,并从监狱机关抽调39名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成立兼职督察队,全天候轮流在监区内巡查,促进民警履职,确保制度落实。加强绩效考评工作,采取量化形式,每月一次定期开展监区业务工作考评、机关效能考评和民警职工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入党入团、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挂钩,较好地发挥奖勤罚懒作用。加强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邀请社会监督员进监参观考察,对民警执法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向全监民警职工发放征求意见稿,领导班子、机关科室满意度达99.5%;加强廉政建设,组织“家庭助廉会”,与民警家属签订助廉协议计182份。在“优化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活动中,面向服刑人员及其家属开展调查问卷,民警执法满意度达98%以上。
抓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着力培育文明新人
把服刑人员作为创建文明活动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监管安全首位意识,健全安全稳定应急处置、隐患排查、安全防控和责任追究“四项机制”,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线”,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认真贯彻《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纲要》,持续深化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文化、职业技术、出入监教育和心理矫治。从入监第一天起,以队列、内务卫生、监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为期二个月的系统训练,增强规范意识。定期围绕“文明、守法”主题,以矫正服刑人员不良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强力推行服刑人员改造行为规范化管理,开展讲“文明用语”、当“文明新人”、创“文明号房”和“文明楼层”等系列活动,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以监区为单位,定期举办亲情规劝会,组织犯属参观服刑人员生活和劳动现场,开展亲情帮教,充分利用社会帮教资源,邀请社会团体、知名人士进监开展励志教育。成立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心,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预约坐诊等形式,并与福建中医学院等共建,借助高校资源,及时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以服装加工为主,合理安排劳动任务,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抓特色创建活动,着力弘扬文明新风
根据创建工作部署,结合监狱实际,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深化“学雷锋学厦航学长汀”活动。在广大民警职工中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整合监狱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结合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持续抓好雷锋精神、厦航“精、尊、细、美”优质服务精神实质和长汀经验的学习,在会见办等窗口单位,开展创建“四优服务”(即服务态度优、服务时效优、服务便利优、服务质量优)活动,组织民警职工积极参加十佳典型、十佳举措和十佳计策的征集、评选。监狱自行车骑行队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快乐骑行,让爱传递”主题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发放“爱心倡议书”千余份。组织开展“一袋血、一片心、一份爱”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2次,80多人次累积献血33160多毫升,2013年监狱被省直机关评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5名民警获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单项表彰。组织近百名民警,为“三无”困难服刑人员和善恩园儿童捐款捐物捐款;设立监狱互助基金,扶残帮困178人次,共约6万多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组织广大民警职工自发捐款3.4万元,资助福建师范大学10位贫困生和2名特困服刑人员子女;热心参与省直机关“爱心妈妈”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献爱心;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同仁助残”、“橄榄树”、“爱耳日”等公益事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与闽侯县小箬乡大坂村残疾人卓正道“正道书屋”挂钩帮扶,与福建启能研究指导中心组成共建单位,监狱被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成为全省监狱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文明和谐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主题,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职业技能和优质服务等竞赛活动,每年在监区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支部”、“教育改造、劳动改造、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在机关开展争创“文明处室”活动,在基层分监区开展评选表彰优秀分监区长、优秀指导员、优秀管教、优秀分队长、个别教育能手、勤政廉政标兵等先进活动,结合业务工作把文明创建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引导民警职工争做好学上进、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模范。深化道德模范宣传活动。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福建省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工作,组织网络投票2554张。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成立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并按计划每月明确1个主题,开展1次道德讲堂,使道德讲堂成为民警职工省身悟道、净化心灵、传递正能量的精神家园。监狱道德模范教育科科长吴金贵同志被文明风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候选人,省电视台对荣获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的二监区副监区长陈崧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抓监狱文化建设,着力塑造文明形象
探索创新,倾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监狱文化品牌。打造以人为本的警察文化。成立篮球、足球、羽毛球等12类300多名民警参加的文化兴趣业余活动小组,丰富民警业余文化生活。选派民警参加省公务员局“人民满意公务员文艺晚会”、“廉政之声”会演,省直机关合唱节团体获第二名。选派民警参加司法行政第二届运动会和省直机关运动会,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组建监狱篮球队参加省局第三届篮球赛,进入前8强。监狱足球队积极参加福州市足球业余联赛。完善“文化墙”、“文化广场”、“文化专栏”,进一步提升监狱文化品位,展现民警职工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警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