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沙发上摆着很多手工编织的毛线玩偶,每每看到它们时,就想起了妈妈。
妈妈虽已65岁了,但她耳聪目明,心灵手巧,很多东西都是她看别人编织好的样子后,就画下来,回到家后就用剩余的旧毛线反复试织,一来二去的,把家里剩余多年的毛线全部都编织成了各式各样的玩偶、靠垫,给家里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
母亲的心灵手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年轻时,家里孩子多,条件差,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们买新衣服,白天忙碌一天的妈妈,总是在深夜里给我们亲自做衣服。她看到别人衣服好看就画下来,买回布料来,量过我们的尺寸后就先在布上画出样子,并且尽量地拼布,这样可以节约布料。一件衣服妈妈一般一周就能做好,所以即使在艰难的岁月里,我们三姐弟每年都有新衣服穿。打毛衣更是妈妈的拿手活,她能用各色毛线拼出各种图案,拼图案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记忆力,很多种线在一起编织,一会是这种线,一会是那种线,记错了编出来的图案就会走样,可妈妈在每一种颜色的位置上都用细线作一个记号,从来没有出过错。每次妈妈织出来的毛衣都是别人学习的样品,每次穿上妈妈织的毛衣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心里总是满满的幸福。
做布鞋是那个年代女人的看家本领。家里人穿鞋几乎都靠手工做。如何将一双布鞋做的既美观又穿着舒适,就要看每一道工序是否做到位。妈妈对一双鞋从打糨糊开始到制作鞋底板,晾晒、剪成相应的尺码、搓线、纳线到最后的缝合都是技术活,虽然大家都是按这个程序做的,但做出来的鞋子差别就特别大,从底子的线均匀程度、松紧程度、图案就可以看出来一双鞋子好坏。而妈妈做的鞋子无论是样式、质量,还是花色上都比其他人的好,大家就经常到家里来请教,妈妈就特别耐心的教他们要领和技巧。我们也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走过了少年、青年时代。我们的孩子出生前,妈妈又做了各式花样的大大小小的几十双花布鞋,说小孩儿穿着舒服又不臭脚。
我们穿的是妈妈亲手做的,家里用的也毫不例外,床单、被套、窗帘、墙围,凡事能自己动手做的,都是妈妈亲自做。后来有电视和沙发后,盖布都是妈妈用钩针钩出来的,各色图案,让我们贫穷的家里总是充满了温馨。
当我们姐弟仨工作后,就再也不让妈妈出去给别人干活了,闲下来的妈妈手却始终没有闲过,给我们织毛衣、毛裤,织了女儿的、织儿子的,后来就给女婿、孙儿们织,每天手里都拿着毛线,不停地织着,再后来都不让她织了。她看别人用毛线织出来的猪、乌龟、南瓜、靠垫都很漂亮,就把以前没有舍得扔掉的毛线头找出来,按照自己画的图案或样品开始琢磨,编织,有时因为一个特别的地方,她反复拆织十几遍,直到丝毫无差。现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摆放着妈妈编织出来的各种毛线玩偶。给我们织完了,妈妈就给老乡、好朋友家里也编织了很多的玩偶,每次送给别人时,别人都特别喜欢。
回首妈妈走过的65载岁月,让我更多的感受到了她心灵手巧背后的坚忍、顽强,不屈不挠、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她在给了我们生命后,又带着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梯,给我们传递了自信、乐观、身上的精神,让我们学会了坚持、感恩、与人为善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