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以来,为了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禁毒法》、《戒毒条例》精神,根据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按照省局部署,继续深化和完善“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探索创新了“戒毒训练十步法”。
一、深化“三分”工作 规范戒毒管理
2012年,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强戒人员吸毒成瘾和恶习程度,进一步深化司法部关于“三分”工作要求,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划分为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三类进行分类编队、分类矫治、分类管理。
成瘾程度划分标准。轻度成瘾:初次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吸毒史在2年以内的戒毒人员。中度成瘾:初次强制隔离戒毒,但曾因吸毒被劳教过一次的戒毒人员;第二次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吸毒史在2年以上6年以内的戒毒人员。重度成瘾:初次强制隔离戒毒,但曾因吸毒被劳教过二次以上的戒毒人员;第二次强制隔离戒毒,但曾因吸毒被劳教过的戒毒人员;第三次以上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吸毒史在6年以上的戒毒人员;吸食合成毒品或主要采取注射方式的戒毒人员。
分类编队。根据吸毒人员不同成瘾程度所占的比例,设置一个中度成瘾、两个轻度成瘾、三个重度成瘾大队进行分类编队管理。
分类矫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按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进行分类矫治:
轻度成瘾人员矫治
矫治内容:以戒毒常识教育、法制文化教育、禁毒专题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矫治目的:使戒毒人树立正确的法纪道德观念,改变对吸毒行为的错误认知,改善行为养成,提高戒治信心,坚定戒毒决心,提高其认识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纠正好逸恶劳的恶习,促使其放弃不正当的社会需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中度成瘾人员矫治
矫治内容:以思想教育、法制文化教育、禁毒专题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突出思想教育。
矫治目的:通过加强戒毒人员行为矫正、技能教育和抗复吸训练和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强化戒毒动机等教育矫治,培养有益爱好,增强拒毒、戒毒恒心,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凸显戒治效果。
重度成瘾人员矫治
矫治内容:以思想教育、法制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突出心理矫治和医疗症状监护。
矫治目的:通过加强心理矫治和医疗症状监护等,使戒毒人员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和切实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消除罪恶感,纠正歪曲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协调戒毒人员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彻底消除人格障碍,增强自身抗复吸耐力。
分类管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按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进行分类管理。不同成瘾程度人员被服样式和颜色应作明显区别。
轻度成瘾人员管理
实行民警直接管理下的自我管理,强戒人员劳动、出收工、学习、购物、就餐、自由活动时间等可在民警直接管理下自我组织进行;休息时间可在规定区域内自行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毒品检测。每月进行一次尿检抽检,每次抽检人数不少于5�;诊断评估。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报原决定机关批准提前解除的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特殊情况除外)。
回归考察期管理。回归考察期为1个月,侧重所外考察。凡考核评估提前解除的轻度成瘾人员,如回归考察期内违反规定的,公安机关给予废除提前解除强制戒毒的决定,送回所执行剩余强戒期直至期满,并重新对其进行诊断评估。
中度成瘾人员的管理
实行民警直接管理,强戒人员劳动、出收工、学习、购物、就餐、自由活动时间等都必须由民警直接组织进行。
休息时间经管理民警批准可在规定区域内自行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毒品检测。每半月进行一次尿检抽检,每次抽检人数不低于5�。
诊断评估。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报原决定机关批准提前解除的原则上不得超过5个月(特殊情况除外)。
回归考察期。回归考察期为2个月,所内考察与所外考察相结合。凡考核评估提前解除的中度成瘾人员,如回归考察期内违反规定的,公安机关给予废除提前解除的决定,送回所执行剩余强戒期直至期满,并重新对其进行诊断评估。
重度成瘾人员的管理
强化民警直接管理,强戒人员劳动、出收工、学习、购物、就餐、自由活动时间等都必须由民警直接组织进行。
配强大中队领导班子和尽量将管理经验丰富的民警向大中队倾斜,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民警数比例相应要高于其他管理类型的大中队。
毒品检测。每周进行1次尿检,检测人数不低于10%。
诊断评估。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报原决定机关批准提前解除的原则上不得超过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
回归考察期管理。回归考察期为3个月,考察期侧重于所内考察。如回归考察期内违反规定的,不予呈报提前解除强制戒毒,直至期满前重新对其进行诊断评估。
二、落实四期目标 推进教育矫治
一是入所集训期。工作目标:生理脱毒,身体康复,适应场所环境。集训时间:一般为30-45天。主要工作: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识毒害诉苦教育、戒毒信心培养、心理适应、身体康复训练等和开展入所心理辅导、戒毒认知教育、入所教育等工作。
责任单位:负责新收入所教育的大队
二是康复治疗期。工作目标:缓解稽延症状,身心初步康复。康复治疗时间:一般为5个月。主要工作: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行为养成、守法守规、康复劳动训练和开展戒毒康复教育、医疗症状监护等工作。责任单位:各大队
三是综合巩固期。工作目标:消除稽延症状,身心基本康复。综合巩固时间:一般为3-12个月。主要工作: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康复劳动、家庭功能修复等训练和开展戒毒巩固教育、医疗症状监护、体能巩固训练等工作。责任单位:各大队
四是回归考察期。工作目标:增强抗复吸能力,重建生活信心。回归考察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主要工作:组织戒毒人员进行抗复吸训练、回归社会适应训练和开展戒毒康复劳动、回归教育、回归就业指导等工作。
《禁毒法》规定的三大矫治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强戒人员,在教育上实施了“三步在教育矫治中,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用好“教育矫治、劳动矫治、心理矫治”这一教育法”:第一步进行“诉毒苦、识毒害”教育;第二步深化“拒毒品、断毒念”教育;第三步强化“戒心瘾、防复吸”教育。通过对强戒人员的分类矫治,是侧重医疗矫治,还是侧重教育矫治;是侧重劳动矫治,还是侧重心理矫治,做到轻重有别,戒治有针对性。所党委要求教育部门组织编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课本,对轻度成瘾和中度成瘾大队的强戒人员,侧重突出教育矫治和劳动矫治,提高强戒人员彻底认识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纠正好逸恶劳的恶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戒除心瘾,防止复习;重度成瘾大队的强戒人员,侧重突出医疗矫治和心理矫治,主要根据毒品对强戒人员生理和心理损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矫治工作。同时,根据其违法犯罪记录,纠正其恶习,提高强戒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的了解认识,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促使其回归社会后做守法公民。
三、探索戒毒康复“十步训练法”,强制隔离戒毒管理规范有序
今年以来,在全所试行戒毒“十步训练法”。主要做法是,从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家庭和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的诊断评估内容要求,细化和分解训练步骤,明确每个步骤的期限、责任、效果,为强戒人员的综合诊断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步:受害者倾诉教育训练。让吸毒人员作为“受害者”的角色,通过开展“识毒品、知毒害、诉毒苦”教育,让戒毒人员倾诉毒品带来的痛苦,减缓戒毒压力。第二步:戒毒信心培养训练。新收人员入所后,要求进行戒毒宣誓,同时还要写出“戒毒决心书”、“戒毒悔过书”、“戒毒承诺书”。第三步:心理适应训练。根据不同情况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干预。第四步:身体康复训练。通过组织戒毒学员使用健身器材训练、队列训练、广播体操训练,使他们尽快恢复身体。第五步:行为养成训练。主要是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日常戒治活动着手,从言语到着装,从学习到习艺劳动,从生活卫生到休息娱乐,都必须遵守行为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约束、强化,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六步:守法守规训练。除组织戒毒学员学习法律知识外,主要是守规训练,训练戒毒人员不思毒、不涉毒,不违纪。第七步:康复劳动训练。一是训练戒毒人员改掉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恶习;二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