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路有你

时间:2013-12-29信息来源:广西宜州监狱 作者:

 父亲病重的这段时间,母亲夸奖我丈夫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这几天老家的亲戚们来宜州看望父亲的时候,她又对这个女婿给予好评。这让我有些不适应,但又让我对丈夫另眼相看。

仔细回味我和丈夫这十年来的婚姻生活,有过困难与挫折、有过争吵与冷战,但拥有最多的还是幸福,幸福的记忆一幕幕呈现在我眼帘。

监狱搬迁到宜州后,我常常惦记留在原罗城矿务局四把矿居住的父母以及弟弟的女儿鑫鑫。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和照顾好我年迈的父母,丈夫号召我的兄弟姐妹一起筹款在宜州购买了房子让两老搬过来居住。起初父亲不愿意来,说他对大半辈子工作生活在矿山已习惯了,不愿移居宜州,在丈夫的百般劝说下,我的父母才愿意入住宜州新房。姐妹远嫁他乡,鑫鑫的父母为了谋生养家也在外地打工,照顾父母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我们的肩上。

去年夏天,鑫鑫身上莫名的长了许多个像淤血一样的斑点,父亲曾多次带她到市里各大医院检查,每一次检查都无果,医生在病历本上一次又一次画上问号,父亲焦急如焚,母亲偷偷流泪。丈夫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那个星期五晚上,他连夜带上侄女鑫鑫踏上了去南宁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下了火车就直奔区人民医院就诊。下午我得到父母的电话转告,说我丈夫告知他们: “经检查,鑫鑫只是她毛细血管比较脆弱,只要碰到到硬的东西,血管就容易破裂,最后留下淤血,医生给开了药,吃了就好,没有什么严重情况”。我知道父母心中像放下一颗沉甸甸的石头,但我却在责怪丈夫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把鑫鑫的检查结果告诉我,他说急事急办谁先跟父母说都一样。

今年九月份是家里多事之秋,九月份我到南宁培训一个月,而在那一个月恰逢我母亲因病住院,当时丈夫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可没想到祸不单行,我母亲90岁高龄的大哥也是重病卧床,母亲很想回都安老家去看望,可自己还在住院怎么回去;况且,回老家还要翻山越岭,对于膝关节增生母亲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丈夫接上了母亲肩上的重任,并对母亲说:“妈,回去的事,由我去就得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养病,别的你就不要担心”。第二天,丈夫踏上了去都安的行程,细心的丈夫在街上买了菜、水果和补品,分成两袋挑在肩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山跋涉终于回到我老家。听大舅的女儿表姐说,当时她家里正好盖房子,特别忙,我丈夫不仅帮她烧饭做菜,还帮大舅擦身子,喂药。想不到那次看望,竟然是一次永不再见!父亲70年代到罗城矿务局工作,退休前常因工作繁忙及交通不便回老家的次数不是很多,退休后又因照顾孙女也只回过几次。父母总是感叹我们欠老家亲戚的人情大多,特别是老了之后只能相思不能相见。丈夫的这一次探亲,对于在弥留之际的大舅,或许会给他的心里带来一些安慰,也替我父母完成了一个心愿。

金秋十月本应硕果累累,可十月对于我家里来说却像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个月父亲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谁知道这一检查就检查出父亲得了重病,我觉得自己当时的精神就要崩溃了,当我第一时间把这事告诉在南宁培训学习的丈夫的时候,电话那头的他先安慰我不要着急,更不能让我的父母着急,并且趁他还在南宁的时候让我带父亲到南宁的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想办法找最好的医师给他医治。在丈夫的张罗下,父亲的病得到了及时医治,尤其在父亲手术后的那几天,丈夫最为辛苦,一边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着父亲,一边在网上查了好多有关我父亲病情类似的资料,好几次找到主治医师,全面了解父亲病情及预后治疗,同时,为完成单位的材料写作加班加点。为了给父亲精神减压,丈夫请医生抽空时间给父亲作心理疏导,鼓励父亲重塑生活信心。

回想这十年来,我有时因丈夫教育小孩及事务之事责怪过他、埋怨过他,责怪他大男子主义,责怪他不懂浪漫不懂感情。十年前结婚后我们准备办喜酒,请柬都派发了,可是因为那场“非典”,组织找他谈心是否可考虑放弃请酒以减少人员密集接触。再三考虑之后他作出了不举行婚礼的决定,我的婚纱也只能珍葳箱底至今。有了小孩几年之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机关工作,也常常因单位的材料撰写不能顾及家里,常常对我工作中或生活中粗心大意直言不讳,他常常要求我要积极靠拢党组织,少看些电视,多看书学写作。我曾经觉得他这些过时的行为有些不可理喻,跟不上形势。

现在仔细想想,丈夫的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诠释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气度,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担当,在大爱面前有气度。因为有了他付出让我们这个家变得温暖和谐。同样作为监狱人民警察中的一员,我知道丈夫工作的艰辛和压力,关心和支持他的工作是我作为妻子今后应当当好的贤内助。

在我心底里,曾经数次想对他说一声:感谢一路有你!感谢这一路上你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感谢有你让我的世界不孤单,感谢让我学会宽容,感谢有你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