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从相恋到现在有近八年的时间了。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姑娘,而我却是地地道道的河北汉子,在刚开始的恋爱岁月里,彼此的眼睛被甜蜜的爱情所遮挡,没有任何的缺点和瑕疵,有的也只是优点和欣赏。岁月在变迁,随着我到监狱工作和女儿的出生,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价值理念,甚至不同的饮食习惯,让我们夫妻之间的异见愈来愈多,争论也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我原来工作的监区一周都要有两到三天在值班,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掌握各类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转化方法,也为了能在工作上有突破、有成绩,值班和加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自然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少了。刚开始她还能够理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埋怨也逐渐多了起来,埋怨我不能陪她逛街、不能陪她一起过周末、埋怨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于是,我便极尽所能地哄她开心:洗衣服、带孩子、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买菜做饭……
一次周末休息,我和妻子闲聊中给她讲了我们监区一个老民警的故事:监区管教张文武,1991年3月参加工作,被安排在老监狱煤矿带工。从此以后的几年里,别说谈对象,就连回家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后来经别人介绍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刘顺,从此以后,“对不起”这三个字就跟张文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煤矿离市区距离远、环境闭塞,加之警力严重不足,张文武每隔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1996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婆和孩子,刘顺毅然辞掉工作,在家经营起了一间不大的小卖部。为了能和丈夫见面,刘顺时常抱着儿子到山上的煤矿找他、陪他一起去其他城市送煤,一家三口坐在夏天像闷罐冬天四处透风的东风车里却是其乐融融……在那个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正是刘顺的理解和坚韧,张文武工作起来更认真投入了。
等听完他们的故事,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妻子对他们的故事既感到崇敬又害怕,她崇敬的是张文武和刘顺的奉献精神,也害怕我们会像他们那样辛苦。不过,通过刘顺也让妻子明白了作为监狱民警的家属应该如何去承担。
去年六月,刚刚半岁的女儿发高烧,体温计显示39.2度。当时我们值班民警正在车间带工,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的妻子慌了,她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找我,可电话拨通了却没有人接,妻子一个人抱着孩子去了医院。等两夜一天后我回到家,发现女儿额头上贴着退热贴正依偎在妻子的怀里睡觉,我清楚地看到妻子眼圈里闪着的泪花,她只说了一句:“你总算是回来了。”
等把女儿放下,吃饭的时候我又跟她讲起了张文武的故事。2004年的一天,张文武的母亲突然腹绞痛,刘顺急忙找车将婆婆送到了医院。经诊断后医生通知刘顺: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刘顺知道这时通知张文武也无济于事,她一个人排队挂号、办理住院手续,婆婆顺利进行手术,推进病房安顿好后,刘顺拨通了张文武所在中队的电话,当中队领导让他回去时,他却说:“小伙子们都回去了,中队人也不够,等他们明天回来再说吧。”就这样,张文武硬是坚持了两天才回到医院。照顾母亲不到一天又匆忙回到了中队。以后的几天里,刘顺娇小的身影便经常穿梭于家、学校和医院。2010年,刘顺查出了患有硬结性细胞癌,但为了能够减轻张文武身上的压力,她仍然坚持自己熬药、给老人和孩子做饭。为了照顾妻子化疗,弥补多年来对刘顺的亏欠,张文武找到了监区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周一到周五自己值班,周末带妻子去乌市做化疗!监区长听后跟他说,家人的病是大事,如果有事可以随时请假。可张文武却坚持请领导同意他的请求,因为多年的事实证明:他不想给监狱添麻烦,他坚信,既然穿上了这身警服,就意味着要奉献、要牺牲。
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妻子也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由当初一个柔弱女子变成了里外女能手,以前的抱怨和争论也悄然减少了。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从原来的监区调整到了监狱机关工作,回家的机会多了、陪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多了,可她依然将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我知道,正是那样的故事影响的她、改变了她,最终,我们都习惯了,也成熟了。
通讯员 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