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监狱

时间:2014-02-23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香港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曾被誉为英女王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人也许不会忘记,一个多世纪前的1842年8月29日,那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从此,米字旗下,实行的是英美法系的殖民统治。一个世纪后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后,围绕着“一国两制”的新轴心运转,但它沿用的英美法律制度,与中国内地的法律存在差别。在法律程序和实体法上的不一致,一直是法律工作者需要探究的新问题。

在赴港澳进行交流研讨时,我走访了坐落于港岛东南一隅,一座隐隐矗立于绿树丛中的古堡式建筑,这就是香港岛赤柱东头湾道99号的――赤柱监狱,撩开了这座国际现代化监狱与社会隔离的“特殊世界”的神秘面纱。

其实,对于香港充满了情意结的我而言,到这里更多是想看看“东方之珠”的社会百态。毕竟,司法独立不是靠着司法人员声嘶力竭的呼喊而得来的,那是仰赖香港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长期践行、默默奉献累积而成的。


香港赤柱监狱探秘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汉时代,香港已处于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之下。随着行政建制历代几经变迁,香港先后隶属南海郡香禺县、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和新安县。唐朝时已是中外海上交通的要冲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埠,中央政府曾派兵在香港驻守。明清时代在香港修筑炮台,抵御外患,成为海防要地。

香港这个名字的起因,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历史上广东东莞沿海盛产一种沁人心脾的香木,称之为“莞香”。如今香港地区叫做香港仔的一带逐渐发展成为这种沉香出口的集散港口,香港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从前岛上东南部的小渔村有一股清泉常流入海,泉水香甜甘美,过往船只多来此提取饮用,称之为“香江”,香港之名由此而起。


 

从香港中环轮渡码头出来后,由于不是十分确定轩尼诗道的路线,问了香港邮政总局的引导人员,对方相当热心有礼貌,不仅详细地告知了方向,还把我送到了过街人行天桥的下匝口。这种气息也令人不由感触到,“和谐”并不等于文明,文明是真真正正能体会到的。

当我们一行来到香港湾仔轩尼诗道15号的“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702室时,时任香港善导会(相当于内地的“综治委”)吴宏增总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这是香港成立于1957年的一家基本上主要由警务人员为主,社区福利人员为辅所组成的提供关怀、辅导和矫治服务,协助违法和刑满释放的香港特区公民重新回归社会,提供以预防犯罪为基础的志愿服务机构。该机构每年的经费除由香港政府拨发外,还得到了香港公益金、香港赛马会给予的长期资金援助。该机构从1957年建立以来,在对香港刑满释放人员、涉嫌触犯法纪人士和违法青少年给予关爱、咨询服务方面,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们增强了生活的信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在香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香港善导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驱车约30多分钟来到香港赤柱半岛参观。赤柱位于港岛的最南端,浅水湾的东面和石澳的西面。赤柱可说是一个别具历史的地方,当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期,赤柱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

据说,赤柱这个名字来自于从前这个小渔村里一棵巨大的木棉树,每逢木棉花开的时候,远看便如一根赤红的木柱,赤柱因此得名。辗转几十载,赤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海滨胜地。但是这次到来并未有发现这样一棵木棉树。反而在赤柱广场的入口见到一棵很巨型的印度橡胶榕,有着十分茂密的气生根。

由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点,赤柱观吸引很多外国友人到来,周围的景观也是充满异国味道。广场空间就是最突出的舶来品,在赤柱,广场很好的与海岸、商铺融合,并且空间变化丰富。

我们先去了2002年11月1日开幕、坐落于东头湾道45号的香港惩教博物馆,对香港监狱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香港惩教博物馆楼高两层,面积约480平方米,藏品多达600余件。展览共设10间展室,展出了香港旧监狱监管资料、自制武器及违禁品等。馆内还展出了一座模拟绞刑室和两间模拟囚室,博物馆顶部则设有模拟的监狱�望台,以突显展馆的主题。除了介绍香港的惩教历史和发展,博物馆内更展览了在囚人员制作的手工艺品,以及介绍了惩教署的惩教及更生计划。

在博物馆的旁边,与惩教署职员训练院相邻的一座白砖砌成的古堡式建筑,隐隐矗立于绿树丛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1937年1月投入使用、香港最大的的高度设防监狱――赤柱监狱(原香港监狱),主要囚禁男性被判终身监禁及较长刑期者。它称得上是一座国际现代化监狱,白色的电网高墙,周围静悄悄的,监狱的大门紧闭着。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绝少提起它,也很少有人描述其中的故事。

监狱分类科学、资源配置合理是香港监狱管理的一大优势。1982年2月1日,由监狱署易名的惩教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队,这个相当于内地“监狱管理局”的部门专责特区的羁管和更生服务。职员编制约6680人,负责管理全港29间惩教设施。其人力资源由纪律人员(军装人员)和文职人员组成。其中纪律人员是惩教署的基本力量,文职人员一部分由港府统一招聘后派驻到惩教署工作,如文员、电脑操作员、政务主任、会计主任等,另一部分则由惩教署自行聘用,如临床心理医生、电讯工程师、炊事员等。纪律人员(军装人员)分为首长级人员、高级官员、部属人员3个职系,共5个职组16个职级。惩教署长职组包括惩教署长、副署长和助理署长;惩教监督职组包括惩教事务总监督/惩教工业组总经理、惩教事务高级监督和惩教事务监督;惩教主任职组包括总惩教主任、高级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