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是怎样炼成的

――记重庆市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吴剑波

时间:2014-03-11信息来源:南川监狱作者:

 

在监狱这片热土上,他播下希望的种子,化辛勤付出为雨露,化忠诚奉献为春风,化满腔热情为阳光。数十年如一日,他那希望的种子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他就是重庆市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吴剑波。

现年39岁的吴剑波,大学文化,主任科员,现任重庆市金迈公司副总经理、劳动改造指导中心主任。1995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监狱工作。从警以来,他先后担任分队长、副监区长、劳动改造中心主任和公司副总等职务。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先后8次被评为监狱先进工作者,3次被监狱嘉奖,2次被重庆市监狱局记个人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监狱人民警察。

走近吴剑波,个子并不高大威猛,一米六几的个头,带着一副近视眼镜,深邃的目光里散发着聪慧和坚定,显现出一副特有的干练和正直,深入采访中,笔者真实记录了他鲜活的事迹。

 

危难之际的“救火队长”

吴剑波是个好强的人,向来都是追求完美,他说,是责任给了他压力,是压力给了他动力。监狱领导对这位“爱将”偏爱有加,只要是涉及公司生产上的疑难杂症,关键时刻,监狱领导都会点他的“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

2011年,南川监狱被确定为高度戒备监狱,收押对象发生了变化。随后一年里,监狱收押罪犯数量减少,企业效能降低,这严重影响到监狱企业的长足发展,成为了监狱领导的“心病”。

2011年8月,监狱党委决定,吴剑波兼任金迈实业公司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主持企业工作。上任后,面对生产上陷入的困顿局面,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他结合金迈公司面临的瓶颈问题,组织各监区监区长、分管生产副监区长等人员反复研究生产工作,多次到生产一线、合作企业调研,向监狱领导提出要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主导产业,淘汰落后项目,提高项目附加值的建议。

那段时间,他带领劳动指导中心的民警驱车在重庆市各区县寻求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合作。几个月的奔波,让他都瘦了一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陆续有企业投来了橄榄枝,达成意向合同企业达到10余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金迈公司扭转了局面,公司的产值也实现了倍增。截止目前,金迈公司已形成了以时装鞋、服装、玩具加工“3个优势项目”、缝纫及电子“2个主导产业”和胶帮制造“1个特色品牌”的“321”产业结构模式。

公司有了起色,但是个别监区生产任务下滑,服刑人员积极性不高,影响整体生产目标,这些问题又摆在了监狱领导的面前。

吴剑波再一次被领导点“将”,由他负责解决这些问题。

他主动深入监区一线,和民警一起带班,找服刑人员谈话,和监区领导班子交流情况。一个月后,他果断向监区开出“三服药”:监区领导每人承包一个分队、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现场管理。通过半年的努力,该监区的生产业绩大幅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热情高涨,2013年底,该监区成为了监狱生产工作的排头兵,而且一跃成为了监狱先进单位。


 

廉洁无私的“黑包公”

这些年,吴剑波跟很多老板打过交道。

作为金迈公司副总,手握一定的权力,在生产各方面想要给予老板们一定的关照,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他认为,廉洁是做人的根本,不义之财不可取,“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更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金迈公司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效益正处于低谷期。有个老板经常找上门来,向吴剑波倒苦水,现在成本太高了赚不到钱,提出是否可以适当降低最低收入工资门槛。

吴剑波考虑到这个企业老板合作时间较长,耐心地给他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委,委婉地予以拒绝了。

谁知,这个企业老板听不进去建议,多次找到他,甚至威胁道:“你们不考虑降低门槛,我们将撤回项目,造成的损失你们自己承担。”尽管这样,吴剑波还是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想把这个项目挽留下来。

但是这个老板没有就此罢休,硬的不行来软的。后来多次找熟人说情,但是他还是坚持原则不动摇。吴剑波通过市场调研、成本分析等工作,反复劝说那个老板留下来,最终他被吴剑波的诚意打动,并为之前的失礼道歉。

在协助管理公司事务上,吴剑波也是出了名的“黑包公”。特别是管理外协技术员,出重拳、治顽疾,全力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

之前,有名外协技术员,是监狱当地人。因为违反了监狱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是要开除的。考虑到目前生产任务重,公司一名科长考虑再三给了他一次机会,就允许他继续上班。

这事传到了吴剑波耳朵里,他了解情况后,立马通知项目老板,不允许再进监管区,做出开除处理决定。这名技术员多次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包括项目老板也多方求情,但吴剑波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决定。

从此之后,外协技术员违反监狱制度的少之又少。但

这也让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失去了朋友,得罪了人。


 

愧对家人的“拼命三郎”

吴剑波因为工作上认真负责、锲而不舍、有拼劲儿,同事们送给他“绰号”:拼命三郎。

说他是“拼命三郎”,用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监狱政治处每月都要统计民警职工出勤天数,吴剑波每月超时工作40小时以上,也就是说,与正常上下班的民警相比,他每月多出5个工作日,平均每天多上2个小时班。

他像一只不停运转的陀螺,经常看到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作为公司副总、劳动改造中心主任,事无巨细,因此必须由吴剑波牵头负责完成。特别是每年初,为了科学合理下达各监区劳动改造任务,吴剑波和工作人员整天忙的焦头烂额,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对吴剑波评价道:“和吴总一起工作,白加黑式的工作,累死个人哦,要求什么时间完成,加班也的完成。”

由于工作忙碌,他经常对家人“失约”,家人对此颇有微词。2012年6月,因为公司工作忙碌,连续十几天,吴剑波没有回过家,吃住在单位,有时忙的甚至忘了刮胡子,常常眼角微陷,看起来脸上写满了疲惫。

好些天没回来,妻子打来电话告诉他,儿子收到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了,周末回来一起庆祝下。

周五的时候,吴剑波接到领导通知:从广东要来几个客商,考察合作项目,今天下午就到了,没事的话,由你负责接待。他没有推辞,爽快地答应下来。

妻子从下午就忙活,张罗了一大桌子饭菜。一直等他回来,可是到了晚饭时间了,还不见人影。

妻子拨通了电话,“你在哪里哦,怎么还没回来?”

“我忘了给你打电话,今天单位临时有事,回不来了,你们吃吧。”

还没等他说完话,电话那头响起了嘟嘟的声音。后来,妻子还是理解了他,并没有怪他。

事情过去好久了,但是他对妻儿仍怀有歉意。

这些年,在他和同事的辛勤努力下,金迈公司先后为服刑人员提供罪犯劳动岗位3000多个,建立服刑人员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4个,劳动改造就业培训合格率92%,签订用工协议600余份,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充分就业创造了有力条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监狱劳动改造指导中心相继荣获市监狱局先进集体、监狱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然而,在这些数字和荣誉背后,是默默无闻地付出,更多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榜样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不难找到答案:19年来执着坚守、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尽职尽责,用铮铮铁骨书写了青春之歌,为我们凝聚了正能量。

(南川监狱 朵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