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安徽监狱文化建设的深层次思考

时间:2014-03-21信息来源:安徽省未管所作者:

 【摘 要】监狱文化建设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工作,也是监狱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懈探讨的课题。安徽省监狱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监狱文化建设,努力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建设 监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监狱文化作为具有特定标识、符号和内涵的类文化。从某种程度说,是培育和塑造监狱人民警察精神的一个系统工程。安徽监狱正加快文化建设步伐,高标杆推进新时期“皖”字特色监狱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工作,以适应监狱事业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客观地看:监狱文化功能的彰显是支撑监狱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监狱文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监狱文化建设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系统、制度文化系统、精神文化系统、民警文化系统、教育文化系统和企业文化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探索符合监狱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精心打造安徽监狱精神和民警核心价值观。

(一)从文化存在的形态角度,构建监狱文化建设体系。

为适应安徽地域丰厚文化底蕴,可以将监狱文化粗线条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子系统。从安徽监狱工作的现实状况与发展需要出发,从主体的视角探讨、引导和规范安徽监狱文化的发展方向,全方位开展“文化兴监”建设。

1、从战略谋划的角度培育精神文化系统。构建法治统领、安全为先、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新型治监理念,培育监狱精神,形成监狱民警核心价值体系,为安徽监狱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一方面,全系统上下广泛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民警职工中开展监狱人文精神大讨论、文化论坛、文化建设主题征集、“金盾杯”篮球赛、文化标识制作等活动,组织民警参与志愿者和帮扶活动等。

凝聚民警战斗力,升华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增强民警与社会的融合,为监狱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开展监狱主题开放日活动、法治文化进监区活动、在服刑人员中广泛开展经典文化教育,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利用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打造节日文化活动,形成特色监区文化菜单,实现安徽监狱文化建设和服刑人员道德建设的双丰收。

2、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建立制度文化系统。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化。以规范监狱执法管理环节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的程序,清理、修改规章制度,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监督机制等,建立民警规范执法的长效机制。二是制度执行规范化。组织民警签订反腐保廉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民警重大事项报告书等,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安全稳定责任落实到安徽监狱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民警。

3、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建设物质文化系统。为提升安徽监狱文化形象,科学规划和布局文化设施,为民警职工和服刑人员提供更多的文化空间和文化场所。一是监舍规划布局彰显人文生态。监狱布局、建筑风格等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安徽区域文化相融合,兼顾监管工作的实用功能,体现安徽监狱特色的人文风格,对监狱民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监狱文化形象力求内涵丰富。建设一流现代化文明监狱目标,设计体现监狱特色、历史文脉的形象标识,图案寓意着责任和希望。三是努力营造文化建设良好氛围。加强监狱民警职工的文化娱乐、文化宣传、舆论导向和警示教育建设,建设民警职工文化广场,树立标志性塑像,加快服刑人员文化阵地建设。

(二)从文化主体形态视角,构建监狱文化建设体系。从监狱主体形态的视角来看,监狱文化建设包含民警职工文化建设和服刑人员矫治文化建设及监狱企业文化建设。

1、在服务大局中提升民警文化。安徽监狱系统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民警先进典型事迹等系列活动,发挥监狱民警文化的导向、约束、激励、融合和凝聚功能,提升民警文化品位、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形成特色监狱民警文化,使“文化润心、文化修身、文化强警”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以文强警的素质文化建设。开展“菜单式、自学式、网络式”等培训,多渠道、多形式为民警职工提供文化平台。近年来,安徽监狱“金盾文化”系列丛书相继推出全省监狱系统民警职工的优秀论文集、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文学集、散文集、诗歌集和书画艺术作品等,一批批既有监狱特色、又有艺术品位,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文化作品层出不穷。二是以文励警的激励文化建设。任人惟贤,惟才是举,为监狱基层民警提供平台,可以激发工作活力。把工作实绩、部门绩效与考核挂钩,强化岗位责任制;开展岗位创优和立功创模等激励机制,促进基层民警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营造爱岗敬业、公正执法的工作氛围。三是以文暖警的情感文化建设。以“文体协会”“调研课题组”等组织形式,经常性开展理论调研、主题征文、业务技能竞赛和文体活动等,丰富民警精神生活,促进形成共同目标和理想。四是以文塑警的价值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对决策和执法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定期走访等方式,形成监狱系统的“大教育、大走访、大监督”的党风廉政建设特色体系。五是以文立警的法治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监观念,做依法决策、依法行刑、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模范,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一把手监督机制、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使监狱的每个执法环节、执法行为遵循法律、合符规范。

2、在规范管理中提升矫正文化。一是以文立人。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经典文化教育,逐步形成“一个监区一个品牌”的模式,调动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发挥文化引导的导向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二是以文增智。将文化技术教育,作为服刑人员增长文化知识,增强生活技能的重要手段,使服刑人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积极与教育局、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办学,尽早实现服刑人员文化和技术教育社会化,提高文化素质。邀请司法行政部门安置办、社区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形势介绍会,刑释人员事迹报告会等形式,使服刑人员逐步形成就业创业意识。增加培训项目,加强服刑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的组织管理,扩大职业资格证书颁发范围,教会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服刑人员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举办狱内招聘会,为刑释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刑释后尽快融入社会。三是以文导行。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感恩节”等监狱文化教育活动;完善劳动报酬发放制度,推进安徽监狱文化向纵深发展。

3、在开拓创新中提升监狱文化。建立富有监狱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监狱良性循环发展提供动力。培育先进监狱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特色,促进监狱全面发展。激励民警和服刑人员的精神状态,激发创新意识,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改革服刑人员劳动报酬分配制度,重视服刑人员的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现实地看:监狱文化环境建设是打造监狱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一)推进监狱文化的渗透力,提升监狱软实力。监狱文化建设使全省各监狱单位都向共同的目标努力,促进安徽监狱加速发展。

1、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提炼和培育监狱精神和民警核心价值理念。促进民警价值取向的认同感、激发广大民警积极投身监狱事业。

2、推进监狱文化建设是发展文化的客观需要。加快监狱系统建设步伐,在维护监管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上,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创建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3、加快推进监狱事业发展成为应然选择。逐步建立“监狱有特色、单位有特点、个人有特长”的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民警奉献监狱事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二)推进监狱文化的凝聚力,促进民警队伍建设。

1、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实现民警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监狱顺应形势,以良好的文化风尚引导民警为监狱工作服务。加强监狱主流文化建设,特别是民警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消融服刑人员亚文化的不利影响,发挥对服刑人员正向引导和暗示作用,引导民警爱岗敬业、勤政廉政,实现自身多元化发展,为安徽监狱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培育塑造民警精神的重要载体。监狱文化建设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监狱文化骨干队伍是现实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守民警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准则,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文明、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纪律部队,为发挥监狱的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推进监狱文化的创造力,促进监狱科学发展。

把监狱特色与安徽地域特色结合,突出“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融合地域文化,建设独具监狱文化,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在更高平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民警对服刑人员的依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罚、依法教育改造、保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等文化建设,为实现执法社会效益,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监狱系统的民警文化发展不平衡,将繁荣民警文化融入监狱整体工作中,更加注重文明科学改造。

(四)推进监狱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服刑人员矫正。监狱文化建设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推动服刑人员监区文化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创建“一监区一品牌”的文化品牌,文化教育及文化体育活动等,提高服刑人员伦理道德水平,矫正其思想和行为,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安徽监狱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监狱文化的亲合力,监狱与社会融合。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开展恢复性行刑、引导服刑人员合理使用劳动报酬,动员服刑人员亲属履行民事赔偿、感恩忏悔等活动,促进安徽监狱与社会的融合。

长远地看:监狱文化事业繁荣是推进监狱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一)完善机制建设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组织保障机制。监狱领导率先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安徽监狱文化建设齐抓共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推进文化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运作,发挥监狱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引领作用。安徽省监狱管理局率先垂范成立十大协会领导组织,全省各监狱相应成立了文化建设工作小组,监狱领导分工负责,普及监狱文化的组织、策划与实施。二是建立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安徽监狱系统的监狱文化管理和考核办法,以督促各项要求、指标落实到位。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定期开展各类书法、摄影、调研、文学、文娱活动等比赛及激励制度,深化安徽监狱文化活动百花齐放。

(二)培育民警精神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使安徽监狱精神在执行层面与民警的执法实践结合,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监狱民警精神,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民警队伍,有利于监管改造和安全稳定工作,促进安徽监狱又好又快发展。

(三)信息技术应用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监狱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数据、音频、视频三网合一,全员、全流程、全方位覆盖,极大地提高履行刑罚执行职责的能力和监狱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对促进安徽监狱发展影响深远。

(四)传承与创新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地域性和层面性的差异,监狱系统单位间的文化发展不平衡。监狱文化建设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建设的优秀精髓,借鉴行业或地区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与监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践行“法治统领、安全为先、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新型治监理念,提炼更具特色的安徽监狱文化特质。

(五)交流与合作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监狱文化品牌建设是监狱民警的共同行动和追求,发挥监狱文化建设“智囊团”的作用,借鉴省内外监狱实践经验和其它行业的先进做法,加强监狱系统内部协调及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创建适合省情、体现监狱工作活力和生机的文化新作品和新成果。建设独具安徽特色的监狱文化,全面推动安徽监狱文化建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