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受监狱指派,本人有幸参加了第二期广西监狱系统心理咨询提高班,即沙盘游戏疗法培训班。
初识沙盘游戏
上课第一天,当授课老师介绍沙盘、沙子和琳琅满目的沙具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小时候玩的“堆沙子”游戏:用沙子整出各种想要的造型后再摆放各种小东西。回想当年,在儿童玩具比较匮乏的时期,这种小儿游戏给我这一辈人带来许多乐趣,至今印象比较深。当我一边看着手里的材料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摆弄自己的第一个沙盘作品时,不禁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有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儿时玩沙子的情景。当完成沙盘作品思绪回到现实中时,心中又起了一个疑问:自己创作的这件沙盘作品能反映出什么呢,这种看似儿童的游戏对成年人心理问题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天的学习,终于对沙盘游戏有了初步认识。
学习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的创立者是瑞士人卡尔夫,最初在儿童心理咨询中被广泛应用,后来逐渐扩展到成人咨询中。1998年这种心理疗法才传到我国,至今也就16年光景。我们的授课老师在介绍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的现状时说:“沙盘游戏疗法在欧美国家比较盛行,特别是日本,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前景光明但任重而道远。”这期培训由广西大学四位心理学讲师就沙盘游戏疗法这一课程从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沙盘游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沙游体验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这四个内容来展开教学。老师们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并茂的讲解,注重实案分析,并指导学员们自由体验和交流。给我们上课的四位讲师中最能触动我的是两位心理学老教授,年过半百仍坚持授课,传授知识,教学经验丰富,讲课不拘于课本中的内容,而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着重阐述沙游疗法的可操作性应用。如潘老师在指导我们进行沙盘体验时,让学员们自己创作沙盘作品并相互交流和体验,然后开展针对性的复盘教学,同时回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沙盘游戏疗法的认识。
感悟沙盘游戏
学习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多数学员而言均是第一次。大家对新知识的兴趣油然而生,抱着一种“学”的心态,上课听得仔细,记得认真,学习主动性很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教授潘老师,开课第一天在为我们上完半天课后就匆匆赶去北京参加为期四天的沙盘游戏高级班,回来后当天下午又继续给我们传授知识。她说:“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学员。”这反映出她对知识的渴望已经到了何种地步,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楷模。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就是和我同期培训的同事。他把授课老师介绍的有关心理学书籍记下,利用每天的晚上时间去一趟书店看书买书。有一天夜深了,在床头看着他买回来的书,我突然感叹:“自己有多长时间没看书了?”面对现今甚嚣尘上的“学习无用论”,恍然间有了新的认识。
为期一周的学习过去了,不敢说学到了多少,其实对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只是停留在认识上。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感无所适从,或因本人愚钝,没能顿悟,实为自己知识匮乏所致。我想是时候摆正心态,做好自己的事了。
(贵港监狱 杨新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