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亲情帮教工作的形式和重要性

时间:2014-08-24信息来源:扎兰屯监狱作者:

家庭在英文中被译作Family。有人曾形象地将其解释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种解释虽然不具有科学特质,但却从人性情感的角度反应出了家庭对个体生活与成长的重要性。由此,我们不难从家庭这个实体单位当中抽离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亲情。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亲情帮教作为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特定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效性。亲情帮教是监狱组织罪犯亲属对罪犯进行的以亲情为载体的,以罪犯自我情感体验为主的情感教育。为真正地将教育和挽救罪犯的工作做细、做实,笔者结合扎兰屯监狱亲情帮教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谈一谈开展亲情帮教的形式和重要性。

一、开展亲情帮教教育可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每名罪犯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各有不同,所以在开展亲情帮教的形式上要力求有针对性、差异性、多样灵活性和成效性。以下几种形式可供监狱在开展亲情帮教时选择。

1.亲情电话。亲情电话专供罪犯同家人联系,方便罪犯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沟通信息、消除疑虑。亲情电话由专职部门设专人管理,按照规定,限制通话时间,监听记录通话内容。该教育形式对稳定罪犯思想和情绪有很好的效果。

2.亲情会见。按照监狱规定,罪犯每月有一次与其家人亲情会见的机会。包组民警要充分利用好罪犯与其家属会见前后的心理反应、思想活动以及在会见过程中触动罪犯内心世界的话语对罪犯进行谈话教育和心理引导,借助亲情的力量鼓励罪犯积极改造。

3. 亲情会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抓住他们在传统节日时思念家人的心理特征,邀请罪犯家属来监狱共度节日,让罪犯充分享受亲情的温暖。

4. 亲情寄语。为了缓解罪犯心理压力,稳定罪犯改造情绪,教育引导罪犯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提高罪犯主观上积极改造的意愿,扎兰屯监狱为每名罪犯制作了一栏“亲情寄语”粘贴在床边。上面的内容多数为罪犯家属寄送的全家福或劝勉罪犯重塑新生的励志格言。这样既温暖了罪犯的内心世界,稳定了罪犯的改造情绪,同时又起到了鼓励罪犯积极改造的作用,减轻了在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过程中的难度,有效提升了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亲情救助。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不能履行家庭责任,其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往往会影响罪犯的改造情绪。监狱民警或帮助罪犯减少忧思,或帮助其家庭解决困难之事,让罪犯丢掉思想包袱,促进其安心改造。

罪犯富某某(男、42岁,汉族,初中文化,家住扎兰屯市高台子办事处一组,因盗窃罪被扎兰屯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余刑1年9个月,现在我狱某监区服刑改造)。今年8月,罪犯富某某8岁的儿子被一辆农用三轮车撞伤,致头骨、颅骨严重骨折,且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监狱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求监区领导做好罪犯富某某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立即启动《扎兰屯监狱在罪犯中开展矛盾排查化解活动实施方案》和《扎兰屯监狱罪犯特困救助基金实施办法》,并责成相关人员尽力解决好罪犯富某某家庭困难,送去了两千元特困救助基金。富某某妻子不胜感激,紧紧拉着民警的手致谢,并请求民警转告富某某一定要好好改造,听政府的话,争取早日回家。事后,罪犯富某某得知监狱积极为其家人解决困难,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真诚悔罪,积极改造,重新做人,来报达党和政府的挽救之恩。

6. 亲情影音库。监狱派人定期到罪犯家庭对其亲属的工作、生活情况录像,然后回监狱播放,以消除罪犯的疑虑、担心和思亲之苦。此外,还可以组织罪犯同探视亲属合影。这种形式让罪犯时时“触景生情”,以增加其改造的动力和改造信心。

7.亲情短信平台。监狱短信沟通平台通过短信这种现代化通信手段,调动服刑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主动参与。同时充分发挥了家庭、亲属和朋友等社会的力量,都来参与帮助教育和改造服刑人员,达到一人犯法,众人教化的目的。服刑人员通过使用短信沟通平台,能够快捷地把自己的日常改造情况和思想情绪及时向亲人倾诉,也能够随时了解到家庭的状况,有利于维护服刑人员的家庭和睦,稳定服刑人员的思想情绪。扎兰屯监狱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帮助服刑人员与亲人沟通,化解矛盾,减少误解,使他们安心改造,做好服刑人员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此项工作进一步丰富、强化和巩固了监管安全稳定工作。

目前,扎兰屯监狱已782有名服刑人员注册使用短信平台等社会帮教系统。此举,拉近了服刑人员与社会的距离,增进了亲人相互之间的情感,对服刑人员的学习和与亲人沟通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开展亲情帮教的重要性

(一)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结成的各种关系总和形成了社会。在社会结构当中,家庭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构成因素。它承担着不断弱化个体自然属性,丰富个体社会属性,最终使个体适应并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去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对个体的身心影响,尤其是对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罪犯服刑改造的主要场所。与宽松的社会环境相比,监狱因其扮演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在这里服刑的罪犯存在着亲情体验缺失的问题,进而易引发罪犯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隐性的安全隐患。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动机是人产生各种行为的内驱力,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动机引发的。正向动机会引发个体产生积极行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罪犯由于缺失亲情体验,难免会产生思亲之苦和忧虑情绪,影响到自身的改造。这种问题无形当中增加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阻力。

(三)经过监狱工作实践证明,亲情帮教在罪犯改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够缓解罪犯思亲之苦,稳定罪犯改造情绪,同时能够促使罪犯深刻地认罪悔罪,积极改造,想努力去弥补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亲情帮教作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特定教育形式,从人性需求的角度上给予了罪犯珍贵的人文关怀,有效地做实、做细了教育和挽救罪犯的工作,为监狱筑起了一面无形的亲情钢网墙,有力地保障了监狱的安全稳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