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朝阳正冉冉

――学习我监冯玉荣同志先进事迹后有感

时间:2014-08-24信息来源:江苏省边城监狱作者:

 2014年8月,我监“特别贡献奖”授予了冯玉荣等三位同志,以肯定他们在监狱工作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别贡献奖”,也是我监设立的最高奖项之一。可能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冯玉荣,也是同事眼中的“老冯”,一个58岁的老头,一个已经工作整整36年的老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惊人之举,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获得这样的殊荣?

殊不知,老冯其人,乍一看就如一农村老汉。身材瘦小甚至略显佝偻,满头白发却不失那股精气神,面庞消瘦但刻满了饱经风霜后的沧桑。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火眼金睛,发现并排除了两起有可能引起重大后果的安全隐患。先是在2014年3月24日下午,老冯在值班巡查过程中,发现罪犯狄某某情况异常,四肢麻木,难以坐立,在密切观察狄犯病情的同时,及时将情况向监区领导上报,监区领导迅即安排救治,狄犯很快被监狱医院诊断为突发脑梗,并立即送往镇江江滨医院急诊,由于抢救及时,狄犯脱离了生命危险,从而避免了一例罪犯狱内因病死亡事件。而后又在7月21日上午,老冯带领罪犯监房卫生,发现3间监舍的墙面有裂缝,存在较大的严重隐患。经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勘察并联系专业人员检测鉴定,3堵隔墙有倾斜、倒塌等现实危险性。目前,存在安全隐患的墙体现已拆除,将重新进行砌墙改造。

细看来,老冯确实没什么“惊人之举”,就是心细了点,看得细了点,但如果没有老冯的细心观察,可能发生的后果不堪设想。老冯用自己的慧眼洞察了可能发生的隐患,为监狱的监管安全立下“汗马功勋”。这是一位老监狱人对监狱事业饱含热情的回馈,也是一名监狱警察对本职工作的坚定信仰。

老冯与我并不熟识,仅仅是偶尔上班途中见他匆匆忙忙的身影,又或见他带着一群勤杂犯在烈日下风雨中从事打开水、清扫垃圾时认真的模样。老冯此前36年的工作经历我也并不熟悉,但从他刻满皱纹的脸庞我看到了他对监狱事业的执着和坚持,老冯的一生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了36年。36年,足以使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头子;36年,也让老冯见证了一座现代化文明的边城监狱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应该说,他对这片土地是充满热情的,他对这身警服是无比珍惜的,他对这份工作也是无尚荣耀的。

这些,让我们这样刚刚参加工作青年民警感到惭愧。我们惭愧的是没有像老冯那样面对这份工作已经坚持了36年,偶尔还会抱怨它的枯燥无聊;我们惭愧的是没有像老冯那样工作深入细致,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而是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我们惭愧的是58岁的老冯依然冲在改造的一线,而30多年后我们的心态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会像老冯这样吗?老冯,用他的行动,给我们青年民警树立了标杆!老冯,也用他的行动,改变了我们青年民警面对这份工作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老冯虽然还没有退休,但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民警、老干部了。曾经的老冯肯定也正是青春年少时投入了监狱事业,是监狱事业的奠基人,是监狱事业创业时期的“开拓者”。他把一生全部的青春和汗水都抛洒在了这片土地,所以他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如今,在我们监狱、在全省甚至全国各个监狱,都有“老冯式”的老民警,他们奉献了青春年华,他们浇灌了汗水,他们艰苦创业却毫不居功,他们恪尽职守却淡泊名利,他们是一匹匹监狱事业健康快速前行的“老黄牛”。

艰巨而伟大的监狱事业需要一代代监狱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未来,在这个监狱,不止会有老冯,还有像“老冯”一样的老马、老张、老李。作为青年民警,我们要勇于接下手里的接力棒,秉持“老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让监狱事业在无限广阔的大海里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