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字温暖“艾滋”

时间:2014-09-0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江苏省监狱系统学习常州监狱32监区先进事迹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某位“始作俑者”身上第一次被检测出一种人类从未谋面的病毒HIV时,被冠名为“艾滋病”的恶疾便如虎入羊群般侵入了文明世界,用死神的镰刀疯狂收割着人类毫无抵抗力的生命,摧残着世人本就惴惴不安的精神世界,造就了有史以来最为恐怖的传播性疾病。

艾滋病是极其可怕的,它的惊悚之处就在于人类的肌体对于HIV病毒根本产生不了任何有效的免疫细胞,即所谓的免疫缺陷。于是乎,病毒大军便在人体内如入无人之境般肆虐,侵蚀组织器官,摧毁免疫系统,导致人体机能大幅衰弱,最终死于各种随之而来的衰竭和并发症。面对如此的“反人类罪魁”,当代医学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全球所有的医学圣手在几十年的研究中依然成果渺渺,偶尔传来几则临床好消息,但对于攻克艾滋病依旧无关痛痒。

当前的社会环境,虽然对艾滋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然而,绝大多数同胞对得了艾滋病的人仍然避之如虎,唯恐不及,这势必会造就艾滋病群体一种自卑、阴暗、压抑、无助、绝望进而肆无忌惮甚至丧心病狂的心理,导致许多艾滋病人万般无奈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艾滋病人的确是可怕的,他们往往内心绝望且“无所畏惧”,然而更麻烦的是,他们一旦怀有邪念甚至超越法律界限,那就成为了一个越发令人头疼的个体,对于他们的关押、监管和教育也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监狱民警对一般服刑人员的管教,往往是建立在激励和惩罚的基础上的,给他们以希望和动力。可是面对生理和心理双重“冰冷”的艾滋病犯人,普通的管教方式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又因为伴随着较大的生命风险,常人多退避三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教育管制呢。

依旧记得《最爱》里郭富城和章子怡所得的“热病”是如何的痛苦和催人发狂,好好的一座朴实山村被死亡与绝望笼罩,终人迹凋零。然而,就是在如此令人惊骇和侧目的氛围,全省唯一一个关押艾滋病犯人的江苏省常州监狱32监区的全体民警却用自己“大爱无疆”、“大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该类群体管理上诠释着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磅礴画卷。他们坚定信念,忠于职守,庄严承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宁献给社会“;他们严格执法,彰显公正,严守底线;他们勇于担当,务实创新;他们廉洁自律,保持本色……护送保外就医的犯人,他们不畏艰险,多次跋山涉水、奔赴万里;关爱救治生命,他们累计各级治疗几万余人次,把职业风险挡在自己身前;“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往往赤胆忠心,无私忘我;严把各项狱内工作程序,他们严格执法,维护犯人及家属利益;推行零距离管理、无障碍接触、贴近式教育,他们用爱大胆实践,创新思路,不落窠臼;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们严于律己,廉洁从警……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大爱的集体,充斥关怀的团队,焕发热情的队伍,洋溢激情的标榜。虽然这是他们的工作,但他们也确确实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精、气、神的真正所在。

在这里,我们情不自禁的向你们学习,满怀敬意的向你们行礼,这的确是用生命在工作,为了驱逐别人内心的黑暗,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了歌颂阳光的五线谱,22位民警秉持“关爱生命、安宁和谐”的理念,以降低艾滋病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和病毒传播为目标,用血肉之躯和勇敢的心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所有的点滴细节,日月积累,都比我们这些看着都有些忐忑的巧舌如簧之人要实在的多。

……

说实话,艾滋病人的确让人不舒服,但是周围给予他们的那种冷漠与鄙夷的眼光和态度则比艾滋病本身更无情。其实,心里多一些“爱”字,口头少一些“艾滋”,无论是社会人还是犯罪人,或许,他们会更阳光,更乐观,而同样,我们的世界也会更美的。

 

作者:江苏省句容市边城监狱,马兆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