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远在老家的父亲到城里来看儿子,儿子却因为嫌父亲太寒酸,不让其进家门。事情是这样的:老汉家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是家里的宝贝,全家人供着上了大学,小儿子挺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并在城市里成家立业了,老汉想着来看看媳妇和孙子,没想到来了城里,这儿子也接待的很好,带着老汉酒店吃,名景儿转,可就是说什么也不让老汉进自己家看看,老汉当街老泪纵横……
真是一个娘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了一个娘,当今社会,履行孝义已经渐渐从道德准则变成了强制手段。我生在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父母有稳定的收入,从来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以后长大了,自己管好自己,我们不用操心的。其实,话虽如此,但是每当我假期回家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们的高兴,即使是责备,也是浓浓的关爱。每回回家,妈妈都会说:“冰箱里面有你爸给你留的吃的,早都买了,他舍不得吃,说要等着你回来吃……”每年过年基本上都是最冷的时候,我都会因为风度而不要温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我,妈妈就开始唠叨:“穿这么少,冻病了以后看你咋办,明天买衣服去……”
母亲,操心着我的吃喝,父亲,操心着我的前途大业,大专毕业,我二十岁,心比天高,却事事不如意,每年考公务员我都会和父亲大吵一架,我觉的公务员没什么了不起,天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屈指可数,可是父亲在面对我的冷言冷语后,依然会“逼”着让我参加考试,他说,考试不一定能考上,但不考,就绝对没有机会。
大学毕业后的三年,我当过记者,拉过广告,跑过建材,做过文员,当过导医,我尝试着各种工作,最终,我发现,原来父亲只是想让我不再漂泊,不再辛苦。最终,我发现,父亲是对的,他看透我的能力,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的,即使当时考到南疆,我也义无反顾的来了。
其实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要求,从古至今,孝字易写却难以诠释,我们慢慢长大,他们却慢慢老去,不要责备他们穿的衣服上有油渍没有洗干净,因为他们慢慢老去,不要责备他们在做饭的时候没有将杂草拣干净,因为他们慢慢老去,不要责备他们一次次忘记你叮嘱过他们的事情,因为,他们慢慢老去……
喀什局: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