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只要走进九监区的大门,总能看到操场上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舞龙排练,两大四小六条形态各异的长龙在服刑人员的手中显得栩栩如生。操场的中间,一个高大的身影正跑来跑去,时而指点阵型,时而指导动作,虽然已是深秋,但他却是满头大汗,这个人就是九监区的“大老李”。
“大老李”本名李辉,因其身材魁梧又在十里坪监狱工作了三十多年,且办起事来风风火火,因此得了这么一个绰号。别看他人高马大像个东北汉子,但对待工作却格外细致,一丝不苟。
初出茅庐,风华正茂
1981年,那是一个秋天,18岁的李辉带着父亲的嘱托,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年轻气盛的他当初只是简单地以为自己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不错的职业,而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监狱人民警察将成为他热爱并为之奋斗大半生的事业。
当时还是劳改农场的十里坪,工作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优越。整天带领服刑人员在露天劳作,让这些抱着铁饭碗的民警看上去更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当年还被称作“小李”的年轻人似乎并没有找到这份安稳工作带给自己的优越感。望着自己长着老茧的双手和镜子里黝黑的皮肤,李辉似乎动摇了,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绚丽多彩,难道年纪轻轻的就要守着这片土地过一辈子吗?
但是真的说到放弃,他似乎又是那么不舍,毕竟这身警服承载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成为一名监狱民警这个念头也从他记事起就深深地扎根在了脑海里。于是他坚持了下来,白天就带着服刑人员在地里忙碌,晚上又做犯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看着一个个曾经触犯法律底线的人经过劳动改造后不在重蹈覆辙,甚至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李辉忽然间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在他看来,挽救一名服刑人员迷失的心灵就等于挽救了他们的家庭,自己的努力能让一个个曾经支离破碎的家重新变得温暖,辛苦又算得上什么呢。从此以后,他不再抱怨,更是爱上了这项事业,从“小李”到“大老李”,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四年。
角色转变,辛勤耕耘
2007年初,“大老李”转任九监区教育干事一职,此时的他已年逾不惑,监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高要求让他颇费踌躇。他本以为,在基层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后,可以享受“一张报纸一杯茶,闲来逛逛吹吹牛”的半退休生活,但新的工作岗位似乎由不得他这样悠闲地等待退休。是凭着以往的业绩摆老资格推脱了事,还是迎难而上再次挑战自我?在监区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大老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一个老党员深入血脉的党性和一个老民警几十年来对监狱事业融入骨髓的的热爱,驱使着他不无遗憾地放弃了才刚感受到轻闲滋味的舒心生活,重续脚踏实地的耕耘之路。
原本以为凭着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教育改造工作还是有着比较丰厚的底蕴的,但上手之后“大老李”才知道,角色的转换远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工作越深入越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所在。
在工作中,“大老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协调各部门落实“三课”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罪犯结构、犯罪诱因、罪犯心理不断复杂化,对罪犯的教育方向也需要不断探索调整,如何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教案,这对他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近年来民警队伍的高学历比例越来越高,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他的危机感,如不加紧学习,更新知识,在指导、检查教学过程中,就可能遭遇外行对内行的尴尬。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大老李”又拾起了书本不时地给自己充充电,经常和基层民警交流在个别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心得,并发挥自身长处,将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变书本知识为实践武器的切身经验和青年民警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八年来,监区“三课”教育工作在“大老李”的不懈努力下有条不紊地不断深入开来。
重新起航,传承优秀
由于工作上的认真负责以及在同事眼中良好的口碑,多年来“大老李”获得了无数荣誉,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获得过多少本荣誉证书了。说起些,“大老李”看的有些平淡,也很谦虚。他说,其实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路走来,只是干好了本职工作罢了,数十年的辛劳,无非是为了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
日出日落,春去秋来,“大老李”在十里坪已经默默地走过了三十四个年头,亲眼见证了这三十年多来监狱事业的变迁。三十四个春秋已随着潮起潮落变成回忆,虽然前路必然还有更多的难题,岁月也无情地在他的额头流下了深刻的痕迹,但他的腰杆依然挺直,步伐依旧矫健,坚实地向着人生更高的目标迈进。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作者单位:浙江省十里坪监狱
姓名:任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