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捧起这本沉甸甸的《苦难辉煌》,在一个个阳光暖暖的午后,读到的是一部中国近代革命的苦难与辉煌,沉寂的内心在历史的召唤下开始复苏,无比震撼。我们这一代人,远离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岁月,耳边没有隆隆的炮声,没有所谓的白色恐怖,没有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我们在红旗下成长,没有经历过饥饿,苦难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就如金一南先生在前言中所书的“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的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干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不得不在内心里承认,我们这一代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鲜有人会停下脚步,静心去考虑过我们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我们内心的英雄又是谁?我们该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贡献点什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想,我们是该停下来,回头看看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动荡不定,世界各国的争端日益明显,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那里,有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十世纪初的中华民族正处在内外交困,水深火热之中,各派势力竟相争斗,中国共产党在创始人的不懈努力下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根发芽,并在炮火纷飞中发展壮大。《苦难辉煌》就是从这些非凡的事件和非凡的人物入手,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恢弘壮阔的这段中国现代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的能量,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有诗意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并非属于偶然事件,而是必然结果,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最优秀的领导者,一批睿智、善战的将领,一群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勇士,还有拥护他们的广大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变了思路,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步――出发长征。长征不是中国共产党败走麦城,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长征无疑是漫漫苦难,但也是最耀眼的辉煌:四渡赤水、突破金沙江、强度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那是我们的红军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历程,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抗日军侵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带领中华民族走进新中国。我们的民族从此在世界的东方崛起,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从此站在世界的前端。历史没有终结,生命只有长度,没有宽度,那些英雄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的生命无限宽广,中华儿女从他们手中接过崛起的民族,开始了我们的百年复兴的中国梦。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一幅幅革命战争的画卷在脑海闪现:反“围剿”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在这一个漫长的革命进程中,多少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人物出现,多少的事件发生,都已无法一一道来,但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他们勇敢无畏,无私奉献,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世世代代都该把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如今,我们离那个战争的年代越来越远,战争时代的故事我们也只能在书中读到,但我想,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今年,国家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目的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英雄,弘扬他们的精神,国家通过烈士纪念日这个契机,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军心、民心,让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过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在这个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能量,在自己的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我们成不了英雄,但我们每个公民只要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相信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我们的点滴力量一定会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上发挥出耀眼的光芒,相信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