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不知是那个网页载有一个小故事。反映某企业老板不让员工说话议论他的企业好与坏。还定了条规矩,只要那个员工敢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如人的话就开除谁。自此,员工们只干好活,也不谈不议论。企业老板很高兴,由此也沾沾自喜起来,并按自己的意志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不久,该企事业就关门倒闭了。
这则小故事虽然没有从深层次的意义上去挖掘企业倒闭的问题。但从表面上就给人们的感觉是“家长制”和“独断专横”。
由此,我们可以回过头看一看我国改革开放是那时开始搞的,是用什么措施实施的?新中国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状态。加上当时的策略是照搬苏联老大哥的模式,搞人民公社集体制。导致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吃“大锅饭”,人们劳动出工不出力,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处于半饥饿状态,有的地方甚至闹出饥荒和人命,教训十分深刻。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认为中国再不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于是针对“两个凡是”,在全党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讨论大辩论。通过这次大讨论大辩论,全党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和根本方向。把沿海以广州的珠江三角洲、福建厦门等五个沿海城市作为试点,实行对外开放搞活对外经济;对内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试点搞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逐渐全面推开,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以杭州义乌市为中心,发展小商品企业,搞活私营经济。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帏幕。
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辩论大讨论中曾说过,让人说话天不会垮下来,真理嘛是越辩越明。这就一方面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心胸,另一方面体现了群众观点的真理性。同时足以证明,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有句俗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是各说不一,但聪明的领导只要把这种各说不一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得出高于之说的“仁智”,更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用一句话说,就是广言纳谏。
前者一则小故事中的企业之所以倒闭,最主要的是这个企业老板心胸狭窄,不善于广言纳谏,听不得外来刺耳的声音,对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不从群众议论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认真总结自己的过错和问题,搞“家长制”,不让别人说话,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关门走人。后者一则大故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来自于对真理的大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善于广言纳谏,心胸开阔,能从群众的言论中总结出大智慧大谋略,不搞“家长制”,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和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伫立于世界东方,经济跃居世界前列。
大到国家,小到单位,要发展要进步,要敢于让人说话,敢于听取不同意见和看法,从中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修正错误,提高工作思路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