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小崔问黑土:“您对昨天今天和明天有什么看法?”黑土答:“昨天我们从铁岭来,今天到这里,明天回去”。一句话,让全场哄堂大笑。笑的是节目的喜感,成功的是节目人的心机。然,让我感受到的是文化让人们对“时间”有了不同的领悟。
小时候,总喜欢问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长大?”
读书了,就喜欢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假啊?”
临近毕业,又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快就毕业了?”
仿佛在每段成长的记忆里,在每个人身上,“时间”都有着不同的待遇。
平时休息,总喜欢听前辈说他们的事迹,佩服他们对工作的贡献,欣赏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总喜欢抬着眼,望着天,仿佛看到的是那些年曾经自己的摸样;他们微笑着,揶揄着,好像开的是别人的玩笑。在他们的记忆里,记忆最深刻的,大都是童年的时光:是穿着大裤衩和小伙伴在夏日太阳下的小溪边围鱼;是与小伙伴一起瞒着邻家阿婆,偷偷的把她门前那块大大的洗衣板藏到屋头,让她着急的对着自己嚎叫;是夺得一次自己努力了很久并得到不错成绩的竞赛,拿着奖品在家长面前炫耀;是第一次与异性牵手,内心胆怯却又激动的时刻……这一件件往事在他们童年中打上了一个个美丽而灿烂的惊叹号。
岁月如歌,童年为曲;
人生如画,童年为色;
青春如梦,童年为景。
童年,一个遥远而又亲切的词。长大后的我们,回忆起那些,不管当时的我们是愉快的,还是哀泣的故事,走过来了,那都是我们人生许多记忆里闪闪发光的一部分。与过去合影,是一种感悟,它让我们更明白现在的自己,当初所求,以及现在所有;与童年合影,是一种心态,那是得失后的豁达,那是舍得后才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