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来临之时,到西乡北帝古庙烧香拜佛、求签问卦,闭目沉思片刻,摇出一签,乃第四十五签,签语:上上之卦,蟾宫折桂之兆。姜子牙辅国,诗曰:一鸟庭前立,胜如争在先;深潭垂钓饵,得鲤任君才。遂向大师求解,方能领悟。犹记得此签与少儿时一长者为我所算命相颇为相似,遂难辨命运之真假虚实,望众友共解此签。时至今日,初出茅庐,亦因感谢上苍赐予之机会,曾记得三两岁那年,�父骑车不慎落水,时当六月雨季,河深水浑,众人惊恐,一渔人见河上有一草帽飘动,划船靠近掀帽视之,一孩挂于帽绳上,方才得救。回来之后,太祖母捎上鸡蛋米饭等食物至河边落水处,烧香拜叩。每每想起,心有余悸。上天赐予我重生之同时亦予我健康之体魄,从此之后,罕得大小病症,因谢恩于神灵之庇护。
乡村生活造就尔坚强之意志、吃苦耐劳之精神,亦使于体会农民之艰辛与刚毅,摈弃不劳而获之颓念。今之品格,得益于家庭教育之严谨,有感于邻里之教诲,作风端正,不走旁门左道。十八年生涯,虽有寂寞之氛围,但不失乐趣,有自我修养,有众友陪伴。每到思乡之际,往往怀念儿时之乡野生活,乡村之寂静,胜于都市之繁华,得闲之时,常与伙伴玩闹于山水田野之间,甚为快哉。现如今,惜伙伴均已长大,成家立业,亦或奔走东西,每念至此,感伤至极。虽偶有相见,想叙当年情谊,却奈何学识迥异,隔阂俱深,难再见儿时之通融,谈笑之风趣。
十八年学子路,亦艰辛亦快乐。艰辛之时,数每年开学之际,为学费伤透脑筋,当大学甚重,谢父母不辞劳苦,百计千方,使小儿顺利完成学业,亦谢邻里父老之援助。现今视之,惭愧尚无以回报。欢快之时,数学业之所成,曾令家庭欢颜开怀,亦得到乡亲父老之夸赞,得意之事当数考试夺取乡镇状元,甚为威风。多次风采,当谢老师之教诲有方,现仍念几位老师于我影响甚大,且称启蒙恩师。
二十五岁之到来,亦起点亦终点。起点亦蕴育理想与希望,终点亦洗涤旧迹,埋葬诸多不快。只感叹时间太过匆忙,来不及享受儿时的时光,来不及品味校园的生活。念去去,风景不在,记忆犹存。以忠,为个人之自由;以孝,为家庭之幸福;以行,为社会之和谐。观现实虽然步履维艰,望前程依旧踌躇满志。
(平南监狱 覃祚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