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奇石之乡――大化瑶族自治县50公里外的红水河畔,是一个大山环抱的小村镇。故乡的五谷杂粮把我养育成人,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从前我的家乡十分贫穷,刚开始是我的祖辈们为了躲避土匪伤害从其他地方搬迁到那里垦荒成家立业的,当时只有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乡村当时没有电,点的是灯光暗淡的煤油灯(老人称洋油灯)。走的是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小山路。喝的水是在山凹里挖几个小井聚集山泉雨水然后用自制木桶一担一担的挑回家中贮存到水缸里。吃的是草根野菜木薯糊和可以照出影子的玉米羹。穿的是补了又破破了又缝的土布服饰。买米、油、盐和丁点猪肉是靠人扛马驮点柴火到20里外镇上卖挣钱开支,生活十分艰苦。我中专学习毕业以后,为了谋生在外地工作奔波劳碌,由于平日工作较忙,四季轮回,转眼间离家已有十几个年头,可是乡愁一直牵挂心头,家乡的一草一木、乡亲们的音容笑貌始终历历在目。
听村里人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祖国山河新装换旧装,我的家乡近几年也变化很大,希望我回去看看。去年国庆节,正好赶上放假就偷闲回家几日,当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驱车赶在通往家乡的柏油路上时,我心潮澎湃,眼前一幕幕让我惊呆了:通往村里的路已不再是凹凸不平的小山路,而是四米多宽的乡村水泥路;那山已经不再是小时候贫瘠光秃秃的荒山,而是长满了需求量很大的经济林――郁郁葱葱的松树。车子继续穿梭在山里的乡村公路上,路边的花草树木一直在向我“招手”,欢迎我这个“陌生人”回家。
转弯处,终于到家了,眼前的村庄让我更是陌生惊呆:房子不再是当年矮小的茅草房,而是装修华丽的小洋房,外墙贴满颜色不同的艺术条砖,室内装有空调冰箱,厨房用具电气化。那水也不再是山中雨天的黄水,而是家家户户接通了清澈的自来水。房前屋后瓜果飘香,不再是鸡鸭满天飞,垃圾到处扔,臭气熏天。村里的黄泥路小时候下雨天不知道让人滑到过无数次,如今路面已全部硬化,而且干净整洁。晚上不再是夜黑风高连小孩都不敢出门,村中小操场更是热闹非凡:年轻人在打球、小孩在玩溜冰鞋、老少妇女们在跳广场舞……乡亲们都说现在已不再愁吃愁穿,小孩读书不花钱还有免费午餐,赶圩不用走路而是坐小汽车,看病有新农合花钱少……尤其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家乡旧装换新衣,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活越来越好,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个个满脸笑容乐呵呵――感谢共产党!
看到和听到这些,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我的家乡已经赶上了时代的步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归功于所有乡亲们响应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改革开放惠农政策农业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家乡的变化,是新中国千百万个新农村面貌的缩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程的继续努力下,家乡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生活会更美好,伟大的中国梦肯定会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