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追逐物质文明,并认为自己拥有了许多,突然一天从水泥丛林中的早晨醒来,才发现还需要一种东西叫“乡愁”,而它可能要离我们远去了,真叫人不舍。我们的领导人也不无深情的说“要留得往乡愁”。乡愁是什么?古人会说:乡愁是一种情感,是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这些思念的情愫,总会伴生出千万丝愁绪,所以叫它乡愁。
我国原本是一个乡愁泛滥的国度,一部《全唐诗》,说乡愁的可谓车载斗量,“李白诗歌放两头,一为酒来二为愁。如若把愁分两头,更有一头是乡愁”。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乡愁与古人的乡愁不同了。
古代人的乡愁如上所言是对故乡的思念,无论是商山早行的旅人,还是独在异乡的商宦,由于当时交通工具非畜即船,加上道路淹塞,回乡一次是种奢望。人们大凡出一次远门,在路上大都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几个月大半年都是常事,加上通讯的原始,经年音信不通,这就显得故乡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非常的遥远,因此产生了浓重而难化的乡愁。
而现代人的故乡那怕远在万里也显得“近在咫尺”了。科技使得人类的力量变得异常的强大,万里之行不过须臾之间,更拜通讯方式的日新月异,远程实时对话已经普及人间,带有实时影像的电话也已经是现实,这些都使得别离已经不再是故乡与游子间的樊篱了。似乎空间与时间已经不是乡愁的“构件”,如果以传统的定义而言,我们已经可以没有乡愁了,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我们正面临着乡愁的大失守。从领导人的话引申开来,现在的乡愁是指一个人对传统乡村美好风景产生的情感。“留住乡愁”就是要把固有的美好风景留下,这个风景既包括自然的,又包括人文风景和人本身,也就是要留住青山绿水、留住粉墙碧瓦,留住我们的纯朴民风和一切好的传统文化。如果这些都能存在,乡愁将永远会保存下去。
“要留得往乡愁”这句话的提出,是我们的痛定思痛,是我们的山河在舔吮伤口时的反思,是在我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工业化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后的反思。我们国家经历了工业文明肆无忌惮的冲锋陷阵,领受了它的强大建设力同时也承受着它巨大的破坏力,特别是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村庄原始风貌被很粗暴的破坏着。一些历经了数百年岁月的村庄,也开始了工业式的建造,“盒子化”的居屋比比皆是。这样的房子工艺标准化,样式麻木而贫血,就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衣装一样,如若任其发展,“千村一面”已经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千城一面”已经使得我们的城市寡然无味,“千乡一面”的乡村将使得乡村也没有了独自的生动面孔。再加上“砍树、填湖、拆旧、排废”等毁灭性行为, 一种面目苍白、无肉无血的乡村将陈列在中华大地,那么,将使我们彻底失去乡愁。
现代的乡愁是一件美好的事。它是青山依然的从容淡定,是雨落碧瓦的气度温文,是白粉墙上痕迹斑驳的岁月诉说,是青石小巷我们的摩肩接踵,还是一扇为旧时燕子归巢而开的窗棂,更是老人薪火相传的和孩子们坐在门墩念《三字经》的这些场景。GDP可能会使我们的荷包涨鼓起来,但我们回望处最美的风景却是这现代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