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时分悠闲走在回家的路上,与那些脚步匆匆“赶柳一族”的同事擦肩而时,他们常常对我说:“好羡慕你啊,孩子上大学了,再也不用像我们一样奔波了。”是啊,现在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属于我自己,每天我把时间安排得张驰有序,过得充实而怡然自得。可是不觉间我已奔过不惑迈向知天命之年,时光如水,韶华岁月从指间悄然流逝,不由感慨万千。
童年时代,父母的温暖怀抱我很少拥有,因为他们太忙碌,我拎着瓶子打过酱油,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最先认识的几个字,就是刷在墙上的“农业学大寨”和“毛主席万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扯过猪草放过牛,拾过柴火捡过煤,放学回来从没闲过,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特别是暑假农忙时节,早上天蒙蒙亮就要起来拔秧苗,顶着烈日打谷插田。那种从艰苦走过来的一幕幕,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也成了我以后生活的财富。我从小体弱多病,农村繁重的体力活让我生畏,在那个年月,努力学习,考上学校,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逆境求存,辛苦贫困的农村生活促使我更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跨上了那条唯一的路。
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有了许多自己的时间,学习也相对轻松了,但我仍比别人努力,因为想到在农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必须要争取拿甲等奖学金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相对于今天而言,我们那时的学生生活是单调而简朴的,但我们依然过得很快乐,同学们都淳朴可爱,踏实勤快,除了认真读书,学习专业,还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球类比赛,晚上有各种舞会,交谊舞、迪斯科、霹雳舞是那时盛行的。也会在周末外出郊游或进影院看一场电影。女同学们会在闲暇的时光学打毛衣,男同学基本都会弹吉它,或简单或复杂。也有许多男同学练毛笔字,那时能写一手刚劲潇洒毛笔字的男同学是很受女同学青睐的。
毕业后有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不再用父母供给,偶尔还能给尚在读书的妹妹寄点钱,减轻一下父母的负担,心里已经很高兴了。
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舒缓节奏被切断,忙碌与压力接踵而至,因双方父母都比较忙,没能帮我们一把,工作、生活、孩子,让我非常忙碌,孩子小的时候虽然聪明,但生性顽皮,有时被他气到极致,也会简单粗暴地打骂,但从来没有放任不管,一直以来都是软硬兼施,循循善诱,抚着他慢慢长大,直到考上柳高,考上一本211大学,虽然不算成功,但期间作为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无以言表。直到前几日孩子跟我说:“我这么闹腾的孩子真是让你们费心了。”我突然就无比的安慰,一切的付出都觉得值了,甚至觉得那时的忙碌疲惫都是一种快乐,它让我真实地感受生活,无暇空虚。
孩子上大学后,开始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每次电话,吃饭、睡觉、学习样样都想叮嘱,直到孩子很不耐烦的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
于是静心思考,调整心态,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之外,打打球、散散步、伺弄下花草菜地。想孩子的时候进孩子所在大学的家长群里与一群“中年空巢”的父母们聚在一起,了解下学校及学子们的近况、聊聊生活琐事、国家大事、生活感悟,不亦乐乎。晚上的闲暇时光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追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周末或节假日与朋友聚在一起,或打牌或郊游。每年安排自己外出旅行一两次,放飞心情,增长见识。每隔一两个月回家看望父母一次。生活仍然过得忙碌而充实,不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自寻烦恼。
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岁月可以带走青春,皱纹可以爬上脸庞,但带不走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岁月的长河中,经营好自己每一段生活,不求缤纷多彩,但求充实无悔。(柳州监狱:廖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