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6月22日,由凌源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创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场”在市政府对面环境优美、市民休闲娱乐活动比较集中的百合广场正式启动。
《朝阳好人・身边好人》、《凌源好人・身边好人》、《凌源市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省道德小模范》、《第一届凌源市“道德模范”光荣榜》、《第一届凌源市“道德模范” 表彰剪影》、《凌源市2014文明家庭》、《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剪影》、《学“当代雷锋”,做“时代先锋”》、《学习雷锋,见诸行动,弘扬新风,贵在坚持》等涵盖所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十几块宣传图版分别竖立在广场周围。宣传展板中集中介绍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数十位各类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而在每个宣传展板的后面则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画。
在先进人物的展板中,来自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的马殿起、王加加、盖首钟都榜上有名,并在每个人照片的下面都有各自的事迹简介。
《朝阳好人》――马殿起
马殿起,男,194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退休警察,2015年被评为“朝阳好人・身边好人”。
马殿起原来是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的一名普通警察,退休后在市内开了一个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经销站,每天东奔西跑,收入并不多,从2002年起,他走上了爱心扶贫的道路。十几年的帮扶济困,马殿起老人在帮扶贫困户上的资金累计达到5万多元。在马老的爱心捐助带动下,家里子女受到他的熏陶,都积极投身于慈善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和凌源吧联合为一场车祸而失去双臂和一条胳膊的三岁儿童伦雨举办捐款活动,马殿起除了拿出200元善款外,他的大女儿、小女儿也都参加了募捐活动。四川汶川地震,马老都热心捐款。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注:在凌源市首届道德模范宣传展板中也有马殿起的个人照片)
“献血状元”――王加加
王加加,今年44岁,是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事管人员。现受单位委派在安泰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备管理工作。
早在1996年国家还没有统一实行无偿献血时,她就开始无偿献血。
现在已经坚持20个年头,截止到目前,王加加无偿献血的总量已经达到1.64万毫升,一直保持着凌源地区“献血状元”的领先记录。
在2010年,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年来,她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无偿献血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又能给他人带来健康甚至生命,这也是爱心的体现。
王加加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积极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经常向同事、同学、亲友发放献血宣传材料,积极参加献血日活动,动员人民无偿献血。几年来,在她影响下,组成的“爱心献血”团队已经发展到40多人。
2013年,她被评为朝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
“文化义工”――盖首钟
盖首钟,今年60岁,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退休干部。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社会上做义务宣传工作,哪里有新闻,他就出现在哪里。无论是街道社区、还是校园、乡镇到处都留下过他勤劳的身影,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新闻一出现,盖首钟就会无比兴奋,就要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他的那股“抢新闻”的劲头儿,让很多新闻记者汗颜。
但是,他给自己定了十字标准,即:“参与不干预,分担不分享”所有一切都是尽义务。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义工”。他先先后后报道了百余位在凌源当地较有影响的新闻人物,有的被中央电视台采用,有的被省电视台、朝阳市电视台及凌源当地新闻媒体采用。
2014年,他被评为朝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
据了解,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直属监区党委在抓警察职工队伍建设中始终紧紧围绕“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这一理念,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道德模范、朝阳好人”马殿起、“献血状元”王加加、“文化义工”盖首钟都是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
三个人,无论从工作的性质上,还是单位的特殊性上,原本与地方没有多大必然的联系,但是他们植根凌源这方热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社会的同时,也自然地成为与地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马殿起、王加加、盖首钟不但是社会上的先进典型,多年来他们也一直是本单位的先进典型。
无论从直属监区党委书记、监区长张宏岐,党委副书记、政委周玉福两位主要领导的讲话中,还是单位制作的专题片及本单位宣传橱窗中都有他们的事迹介绍。今年4月份,直属监区党委还专门组织青年警察以马殿起、王加加、盖首钟这些身边的活“雷锋”为题,开展了一次学雷锋演讲比赛活动,从而也把全监区学习雷锋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直属监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