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家沟监狱,有两位女性警察坚守在大墙内,她们是监狱里的“白衣天使”,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范例。一个叫党宁侠,崔家沟监狱狱内病犯护士长;一个叫石西夏,崔家沟监狱一名口腔科主治医师。由于工作的特殊,她们成为了监狱唯一一对还在监管区工作的女性警察。
亲力亲为 治病育人
2014年4月,第二监区十分监区服刑人员张某转入杏树坪罪犯医疗防疫站,张某患有较严重精神抑郁症,不跟人任何交流,也拒绝进食。党宁侠知道这一状况,立即安排张某到特护病房,24小时专人看管,她亲自插鼻饲管,对张某每天进行鼻饲喂食,为了清洁及以防传染,每周更换鼻饲管。经过一段时间精细护理,张某身体明显好转,最后家人选择保外就医。去年至今她指导或亲自操作特护危重病犯55人。
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为使病犯接受更好护理,犯护操作更规范、护理更专业,自2014年进入监狱担负起狱内罪犯护士长职责后,党宁侠就着手开展犯护培训,从基本的病历填写、各类报表的统计再到护理的理论培训及实际操作无不亲力亲为。从去年至今累计培训分监区卫生员二期56余人次,培训罪犯护士三期90余人次。
技艺精湛 赢得信任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对我来说切身体会,那时疼的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7月9日下午,身体壮实、身高近1米8的第四监区服刑人员潘某,在警察带领下如约来到杏树坪医务所口腔室。潘某是牙髓炎,这是第四次来治疗了,经过前期的去髓、扩根后,这次是最后充填。石西夏吩咐潘某坐到牙科综合治疗椅上,准备好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穿戴好口罩及一次性手套,开始给潘某看牙,“来,嘴巴张大”用镊子将张某口腔撑开,用口镜查看根管封药的效果,用镊子叩牙冠,询问潘某有无疼痛,在确认一切条件成熟后,开始为潘某的牙齿进行根管充填。40多分钟后,手术完成,石西夏脸上已是汗迹斑斑,她清理完手术残留及更换手术仪器后,开始接诊下一位病犯……。
石西夏主治牙体牙髓病,从去年至今诊疗口腔疫病犯300余人次,在病犯间赢得信任和口碑。在监狱外上班时,离监狱十里之外的下石节煤矿工人慕名来到监狱医院找她看牙病。
坚守岗位 无私奉献
党宁侠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总站工作,工作期间因高血糖、高血压带来身体不适,但她都强忍,默默承受,从未抱怨,未请过一次假,2014年因工作需要,她主动申请,进入监狱工作,除了犯护的护理培训、治疗督导外,现在她还每天去病房查看病犯吊液体扎针是否规范、询问犯人病情等。2014年因表现优秀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石西夏自1996年参加工作,从2011年进入监狱后,便每周奔波于一总站两分站(星期一、二罪犯医疗防疫总站,星期三桃花洞医疗防疫站,星期四杏树坪医疗防疫站),面对孩子在外地上学的,且正处于成长期的困难,她都一一克服。
这就是崔家沟监狱两名普通女警的风采。她们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精彩人生;她们治病育人,在警察与医生间巧妙转换身份;她们勇于担当,在男病犯间穿梭诠释新时期警察大无畏精神;她们大爱无疆,用医德坚守着白衣天使固有的庄严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