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老宋躺在病床上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感觉时代变了,一个小小的胃病二十多年都过来了,现在倒好,折腾到医院还住上了院,要是放在几年前,别说住院,就是去医院的想法都不会有,几个药片的事便解决问题了。
老宋叫宋建国,是阿克苏监狱三监区的监区长,前两天,老宋的“老毛病”胃炎、胃酸过多又犯了,疼的两天两夜睡不着、吃不好,因为工作忙,一直忍着,打算到监狱医院拿几片药便算了事。没想到医院向监狱领导打了“小报告”,监狱领导下了死命令,要求老宋去医院检查身体,老宋这才磨磨蹭蹭进了医院,以为是打几针的事情,没想到还住了院。
老宋想不通自有他的道理,监区工作忙,特别是近期安保任务重,他作为监区的主心骨却离开了岗位,心里实在难以放心,生怕监区出一丁点事情,这个时间出一点事情那就是大事,老宋是条硬汉子,这点“轻伤”他是不会下火线的,可老宋没请假却被“逼”到了医院。当然,老宋还有想不通的就是,他这胃病也算是“老毛病”了,疼的比现在还厉害的时候也有四五回,但每次都是吃点药、打几针也就过去了,可没想到这次领导不仅“逼”着将老宋送进了医院,还让他住院安心养病。
严格的说,老宋的胃病是时代的“产物”。老宋1990年工作那会,监狱条件差,环境艰苦,民警喝的是涝坝水,含碱性高,沙量大,喝多了易闹肚子,得结石、胃病。住的是地窝子,只能作为遮风挡雨的地,夏天住在里面像蒸笼,冬天躺在床上像冰窖。出行基本靠走,走路也就算了,问题是监狱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老宋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从监区到当地十六团市场去买日常用品,十来公里的路足足花了三个小时,先是走一段土路到阿克苏河边,然后摆渡过河走上两公里的土路才算是到了市场,来回一趟用了大半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民警的工资和服刑人员的日常生活开支还得监狱自给自足。
为了维持监狱庞大的开支,老宋同老一辈监狱人常常是天不亮就已经下地,收工回到宿舍也是深夜十一二点,觉都不够睡,所以吃的就更不讲究了,老宋图省事,早餐常常是随手拿块馕就出门了,更多的时候是空着肚子,中餐和晚餐是在地里吃的,由于没有保温桶,冬天饭菜还不到地里就成了“冰渣子”,有时候送来的开水不够喝,老宋就只能喝涝坝水,不出三年,老宋就开始叫胃痛。那时监狱民警被称戏称为“农民警察”,一年四季所有民警都在地里忙着,春天忙春耕、播种,夏天忙防旱、防洪、施肥、打药,秋、冬两季忙着收获,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几天闲着。作为监区领导的老宋,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对于自己的胃病,老宋根本就无暇顾及。老实说,像老宋这样的老民警,得个胃炎、胃酸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老宋就这样带病在监狱奋斗了二十多年,他也由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了“老监狱人”,他亲身经历了监狱的发展变化。按照老宋的话说,旧貌换新颜。地变绿了,楼房变高了,路变硬(宽)了,小车变多了,通讯全球通了……昔日的监狱由戈壁滩变成了镶嵌在沙漠里的一颗“绿色明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全国所有监狱的财政支出早已由国家全额负担,新疆监狱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所有监狱不再从事狱外劳动,监狱布局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民警工资翻倍增长,民警职数按照押犯比例进行招录,确保了民警正常的休息时间……
老宋说自己干了一辈子,盼来了好日子,终于可以好好养养自己的“胃”,值班时坐在舒适干净的民警食堂准点吃上热菜饭,老宋说是“理想照进了现实”。也终于可以根据病情需要想什么时候去看医生了就什么时候去看医生。条件是好了,可老宋“拼命三郎”的劲却改不了,作为监区领导他还是忙,忙的时候也就忘了按时吃饭,按时吃药,这胃病也就伴随至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严重。就这样,老宋还拿自己的胃病“开涮”,要是哪个新民警落挑子,不想干,他就把自己得“胃病”的历史拉出来晒一晒,教育民警好好珍惜现在来自不易的生活和工作,你可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大多数民警还真听进去了。
住了几天院,老宋也想了几天,他感觉时代在变,自己的思想也应该变一变。他想起了住院前监狱领导叮嘱的一句话:好好看病,什么时侯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这是对家庭、对单位的负责……
想到这,老宋不再纠结,他觉得此时安心养病才是对这个美好时代的最好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