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福建省直属机关团工委组织了第一期“中国梦”主题活动,现场访谈在不时响起的阵阵掌声中热烈地进行着。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警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把他十年如一日以诚待人,努力践行诺言、热心奉献、笑对艰辛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尽管他声调平和,语言朴实,但台下数百个省直机关青年代表的眼里,却都噙满了泪水……
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建辉,榕城监狱直属一中队科员,他平时总是安安静静的做事、做人,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不爱言语的小伙子以诚待人,重诺守信,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一、一诺千金,八年坚守
2006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建辉在帮助残疾人协会活动时成了一名志愿者。2006年10月的一次志愿入户探访,高建辉结识了残疾孤寡老人谢阿姨,并且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谢阿姨已60多岁了,唯一的孩子因为白血病18岁时就离开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加上孤苦伶仃、疾病缠身的凄哀,使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选择了跳江自杀。尽管自杀未成捡回了一条命,但却因此落下了腿部残疾,给本来岌岌可危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完完全全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社区的低保过日子。看到谢阿姨的情况,高建辉许下承诺:“我把您当作第二个妈妈,一定好好照顾您”,此后他每十天半个月就带着牛奶、面包等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如期到谢阿姨家中,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嘘寒问暖、给老人孤独寂寞的生活带来了温馨和慰籍,久违的笑容也渐渐地回到老人的脸上。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老人心理刚刚出现转机,明确表示放弃自杀念头不久的一天,因为做饭癫痫病突然发作,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把手伸进了滚烫的油锅,造成中度烧伤,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老人的情绪再次出现了激烈的波动,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几次把要来关心、帮扶的“小辉”拒之门外,甚至有一次近乎咆哮地对高建辉哭喊着:“我现在生不如死,你不要在来了,就让我这样走吧!”碰了几次钉子的高建辉不灰心、不气馁,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劝说,并向阿姨保证会继续坚持和以往一样关心照顾她,绝不会再让阿姨感受到失去的痛苦。谢阿姨终于被“小辉”的真诚所感动,心中的坚冰渐渐地融化了。正是由于高建辉八年如一日像亲生儿子般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谢阿姨才一次又一次侥幸地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化险为夷,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感觉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乐趣。
八年艰辛,他一路咬牙坚持。“不务正业、自讨苦吃”,有人非议和讥诮;“爱玩噱头、爱出风头”,有人质疑和挖苦;甚至还有别有用心者的刁难和羞辱。他也有过游离不定,怅然若失,何去何从?他的眼前浮现的全是谢阿姨焦渴、期盼、感激的目光。他咬咬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同时,外表腼腆的他又在心里悄悄许下了诺言,“我要发动大家来帮助更多的人!”他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同人助残志愿者中心”核心志愿者,把触角延伸到更宽更广的服务领域,先后加入了“萤火虫”助学机构等十多个公益团体;参与创建了“福州血友之家” 等服务机构,每年五月是雷打不动的服务月;还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新老志愿者的培训,做好传、帮、带,他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福州地区相关公益机构团体辅导培训中,成为公益界有口皆碑的导师。这就是高建辉,作为一个公益人的承诺。
二、一声誓言,勇挑重担
在工作岗位上,高建辉十一年如一日,牢记入警誓言,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成为工作上的改造好手,业务精兵。每次面对艰巨任务,他总是轻轻地说:“让我上!”
2006 年,他所在的四分监区有个安徽籍的聋哑罪犯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身体缺陷的自卑、家人的不管不顾,令他产生了极度的抗改造思想,不信任别人、不与人交往、不参加劳动生产,甚至经常不吃不喝、不洗不睡,十分顽固。他接受包干包夹和重点转化任务后,做好了打持久战、技术战、技巧战的心理准备,根据残疾犯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区别对待,抓住薄弱环节,进行简单明了的疏通和角色定位,改造以往对服刑人员指责多于鼓励的方式,花时间寻找该犯的改造积极面,即心理学当中的积极关注,同时肯定其正确的行为,让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迅速找到被认同感,而后逐渐明确个人态度,与之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警囚关系。与此同时,高建辉还从生活上予以关心,从情感上给予理解支持,考虑到其家中经济困难,始终在劳动报酬方面给予倾斜,并不断鼓励督促他凭借自身努力获得相应考核分,把人性化关怀贯串于个性化改造工作的始终。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贴近余某的心灵深处,高建辉用了一个月时间,专门学习哑语,并与余犯进行相互间的手语、唇语教学,在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下,真正实现了有效沟通的零障碍,余犯慢慢地对他产生了信任。
2010年5月,高建辉第三次主动参加全国南北大调犯,这次调犯路途遥远(黑龙江)、时间长、任务重,尤其是犯人中有一个号称“东北虎”的全省挂号的重点犯。该犯属于重刑犯,四进宫,残暴成性,暴力倾向明显,曾有过暴力袭警、脱逃等前科。高建辉主动申请包夹“东北虎”,他设计了稳控方案,贴近进行有情谈话、心里疏导、情绪调整,与该犯同吃同坐同谈笑同欢歌,彻底感化了该犯。二天二夜,高建辉没敢合上一眼,途中没有发生哪怕一丁点的波折和插曲,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
十年狱警的峥嵘岁月,高建辉同样以爱与奉献,唱出了无悔青春无愧使命的最强音。这就是高建辉,作为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承诺。
三、为义食言,无怨无悔
高建辉在外是一个一言九鼎,说到做到的热血男儿,在家却不敢轻易许下哪怕只是回家吃饭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承诺,因为他屡屡食言,心中满含愧疚。2008年5月12日高建辉与同伴一道日夜募捐善款,把物资和现金汇向了汶川地震灾区,却没有在做脑瘤手术的母亲病床前送过一次饭。2010年5月高建辉主动请缨第三次参加全国大调犯,却再一次让陪女友到雪域高原谛听天籁的诺言成了水中月、镜中花。2011年南平水灾,他和同伴冒着生命危险行进在洪水肆虐的水乡泽国里,为最需要的顺昌灾民送去物资和捐款,却无法陪父母回北方老家省亲祭祖。起航多时的爱之舟搁浅抛锚,至今仍孤身一人;曾经亲如兄弟的一些同学、朋友因为他的一次次爽约而慢慢地冷落、疏远了。这就是高建辉,一个亲人朋友眼里经常食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