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单位组织我们到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等四所监狱考察学习,发现每所监狱各具特色,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一、总体印象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是2013年12月底,整体搬迁到新址的,新监狱位于滇池之畔,占地600多亩,办公区近300亩,监管区300多亩,整个监狱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氛围很浓。
二、 亮点纷呈
亮点一:民生工程建设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整个办公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建有可容纳近6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的游泳馆、棋牌室、生活超市、室内外羽毛球、篮球场、射击馆等供民警职工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办公区建有一幢民警备勤楼,供民警值班备勤休息;院内划有公务车和私家车停车区,每个停车位以绿色植物加以隔离,既美化了环境,又遮挡阳光对车辆进行保护,一眼望去,绿荫下一排排红的、黑的、白的小车,停放整齐,交相辉印,管理有序;另有60多亩地建成500多套民警职工生活小区,不少住户都在装修中;监狱外包2辆通勤车,划分2条线路用于接送家住昆明市区的民警职工上下班。未成年犯管教所、安宁监狱也都是2014年初布局调整刚迁入新址的监狱,占地面积大,设计合理,特别是未成年犯管教所,建有一个大型体育场,可以进行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等比赛,看台可坐几百人观看比赛;分别建有民警备勤楼、民警职工生活小区,上下班通勤班车。安宁监狱还建有一个100多亩的生态园,依山傍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风光自然,景色宜人,置身其中,养眼养心,工作中的疲累一扫而空。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位于市区一个小山之上,正在进行改造,民警职工生活小区紧邻监狱而建。
亮点二:服刑人员教育中心建设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教育中心位于中轴线上,有四个中心组成:心理矫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就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回归社会模拟实训中心。就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开设茶艺、调酒、咖啡、面点制作、美容美发、酒店管理、育婴、家政、按摩、服装设计制作等课程,外聘老师教授理论和实践课,成绩合格,发社会承认的职业等级证书。我们去正赶上监狱的学习日,美容、按摩、茶艺等班正在上课,有理论、有现场指导,据监狱介绍,服刑人员对就业实用技术培训普遍较感兴趣。在心理咨询中心,民警心理咨询师正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待咨询的服刑人员组织她们收看心理情景剧。
最大的看点还是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第一女子监狱出入监教育实训中心,由入监集训中心和出监实训中心构成。在入监集训中心罪犯入监第一课即是“你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你来这里干什么?”使罪犯明确身份、改造目标,整个入监教育按流程进行:入监指导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警示教育、监管制度教育、技能教育、考核分流。出监实训中心建设,俨然一个小社会,营造虚拟社会中最真实的社会体验,实训区包括:模拟现代交通服务、模拟司法公安服务、模拟行政服务、模拟生活服务、模拟就业服务,对服刑人员进行合理的回归指导和回归规划,帮助即将刑释的服刑人员做好融入社会准备;通过一站式出监业务办理、新生誓词、景观寄语、新生留言等,为刑释人员做好出监前的心理准备。
第一女子监狱监服刑人员的图书馆有藏书21286册,其中,图书15115册,杂志6171册。监狱每年年初或年末还会与省图书馆进行图书交换,进一步扩充和更新图书。服刑人员通过借阅图书,开阔视野,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立了服刑人员文艺团体――“新岸艺术团”,担负着节假日、亲情帮教、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等各种活动的演出任务,通过演出,对外宣传了监狱的工作,充分发挥监狱预防犯罪的功能,对内寓教于乐,服务监狱安全稳定。
亮点三:指挥中心和防暴队建设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目前有监控前端1600多个,指挥大厅设有一个大型实景沙盘,将整个监狱及周边的概貌尽收眼底,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指挥部能及时、科学、精准地布置警力,确保突发事件快速、有效地处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PPT向我们现场演示了指挥中心运行情况、《指挥中心工作流程》、《指挥中心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充分发挥了指挥中心日常指挥、视频巡查、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的五大职能。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指挥中心建设实行三级架构模式,即指挥中心――分监控点――现场管控点。监舍每栋单体建筑是一个监区,设一个分控平台,分监区每晚有2名民警轮流值班,进行视频监控巡查,每个分监区另有2名民警在值班室睡班备勤休息。车间每栋楼设一分控点,车间现场两头各设一个民警执勤台,将视频巡查和现场巡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视频无盲点,巡查无死角。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安宁监狱在狱内特警队建设上都投入很大,配备专职民警30人左右,担负四大职能:狱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狱内安全警戒设施日常巡查、监管区大门管理、监狱大型活动安全警戒保卫,我们一行享受了特警队全程安全警戒保卫,领略了特警队员风采,动作规范、精神饱满、深切的感受到特警队是一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队伍,队员职责明确,有8―10人专门负责监管区大门进出人员、车辆的检查,其余队员负责狱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狱内安全警戒设施日常巡查、监狱大型活动安全警戒保卫等,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有四轮巡逻车10辆、观光车4辆、二轮摩托车10辆,用于特警队日常巡逻巡查、外来人员进监参观接送。
亮点四:监舍建设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监管区建筑是以中轴线将8幢监舍分左右两边对称分布,监狱实行三级管理,每栋单体是一个监区,独立的院落,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成片的栀子花,花香袭人,院内有晾晒房、篮球场,晾晒房的一面迎门的墙壁做成装饰照壁,也是文化墙。每层是一个分监区,活动大厅配有条桌、条椅,用于服刑人员就餐、开会、上课,沿墙一圈是柜子,每人一格,放置餐具,各监区分散就餐,没有小炒,只设少数民族餐、病号餐,食堂有2辆电瓶汽车用于统一配送;监舍整齐划一,准军事化管理,就一床被子,叠成方块,没有样被,每个监舍一个物品柜,每人一格,里面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用硬纸板撑起,一目了然,便于民警检查,监舍内配有条桌条椅,供服刑人员学习。每个监舍都有一块活动的心情晴雨板,记录当天每个人的心情,便于民警掌握动态,及时疏导。监舍装饰具有女性特色,走廊两侧错落有致地点缀着花花草草,名人名言,不像罪犯监舍,倒像是女大学生宿舍,温馨舒适。
亮点五:民警礼仪文化建设。一是日常民警执勤形象,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警们精神饱满,敬礼报告语言精练,声音洪亮,着装规范,黑头花,黑皮鞋,整齐的单警装备,举手投足之间干练、飒爽英姿的女警风采尽展无余;二是接待礼仪,有监狱总体情况的专人讲解、引导,指挥中心、教育改造中心的重点专业讲解、演示,每到一处,现场观摩加解说使亮点更加突出,让你对她们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三是特警队员全程安全护卫、引导,特警队员驾驶狱内巡逻车、狱内观光车按规定路线带领参观人员进行参观,整个队伍整齐有序,节省时间,同时,展示了云南省女一监的接待品质、特警队员训练有素、英姿勃勃的女警形象。
三、几点启发
启发一:加强宣传。我监迁入新址已经半年,各项工作基本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这其中凝聚了女监党委及全体民警职工的辛勤汗水,应当加大宣传,通过制作高质量的专题宣传片,对外展示女监人的形象、工作亮点、发展历程以及由此提炼的女监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女监、理解女监、支持女监。
启发二:硬件集成。我监教育改造工作一直以来也是精彩纷呈,入监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监区文化、心理矫治、邪教类罪犯转化教育工作等,已形成我监特有的经验模式,应当将这些集成起来,增加硬件投入,外化于形,充分展示我监的教育改造成果,变无形为有形,让人能够看到系统、连贯、真切的场景。
启发三:外塑形象。加强礼仪文化教育,规范接待礼仪,制定一套引导、讲解、接送等完整的接待流程,从细节上彰显我监的文化内涵、管理品质。监狱应培养专门的讲解员,对全监的总体情况进行解说,主要部门还要安排专人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工作,如教育改造、指挥中心等;添置狱内观光车,用于外来人员进监有序、高效地参观,防暴队负责接送、安保,提升监狱的外在形象。
启发四:提升标准。我省监狱指挥中心建设是警务模式改革创新重大之举,一直以来都走在全国监狱系统前列,我监也是迁入新址,硬件相对先进,各项工作都应该与之匹配,特别是监狱指挥中心建设,不只在信息化投入上加大力度,更要对我监指挥中心下一步规范运行拿出具体举措,不仅要有看点,还要有内容,充分展示我们的亮点。一是加大对我监警务模式改革创新的宣传,将指挥中心工作制作PPT宣传片;二是对照我省《指挥中心建设标准》,补缺补差;三是深化指挥中心五大职能,将日常指挥、视频督查、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信息管理职能进一步细化、拓展;四是将现有的分控平台进行整合利用,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五是按照省局《安徽省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我监预案管理工作;六是加强应急防暴队管理,强化日常警体技能训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应急防暴队伍。